釋迦牟尼佛從修行阿羅漢到成佛的歷程
修行人如何才能修到佛的境界?當然要從菩薩修起。菩薩如何修?如果不能當下開悟成佛,就必須修「菩薩十地」。當年世尊不贊成修阿羅漢,因為那是獨覺禪,不究竟,一定要成就佛菩薩,從歡喜地(初地菩薩)開始,一直到法雲地,成就十地菩薩。
觀世音菩薩因「聞、悟、修」而證道
觀世音菩薩在在深定中見到五蘊皆空,瞭解人的煩惱原來都是來自於五蘊,都是由五官所造成,所以只要五蘊皆空,煩惱自然也空了,觀世音菩薩就是這樣修行,證到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圓通,把所有的意識、潛意識都空掉,然後見到自性,成就大自在菩薩。
解脫四相 才能保有清淨心
一般人修佛,大都是為了求取人間福報,諸如名利、財富、健康、幸福、吉祥、順利…等等,卻不懂得要去追求人生的一大事,那是什麼事?就是「生死」大事,要解脫生死。所以我一再主張要修出世的佛法,也就是成就佛陀、到達彼岸(佛國)的佛法,而不是入世的人間佛法。
禪定磁場 淨化潛意識干擾
一個聰明人也可能會做出糊塗事,這是因為受到潛意識的干擾。如果不能給予良好的磁場能量,來替代潛意識的不良磁場,甚至還在後天環境加諸其他不好的資訊,就很可能會發生不好的後果。透過禪定所產生的安寧磁場,可以逐漸淨化感官意識及潛意識,因此最好能夠及早修禪。
開悟之後 再從禪定中見證
開悟之後,一方面要將修行的智慧落實在生活中,另一方面還要從禪定中去見證,如果你能養成習慣,幾年之後,你將會發現,從早上起床開始,直到晚上睡覺,通通都是佛法,一切所見所聞,你都可以開悟,若能如此,就可以成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