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工藝師潘雅莉 創新月桃編織 躍上國際舞台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天然材質當道,一種風格質樸、充滿文青質感的天然月桃編織包,吸引不少年輕人的目光,這是桃布里文化工作室創辦人、月桃編織工藝師潘雅莉匠心獨具的作品。潘雅莉踏上這條不同於一般人的道路,是源於月桃編織的熱愛,以及傳承排灣族工藝的使命感。她深入了解月桃材料的取得及製作方法後,捨棄傳統原民圖騰,結合其他材質,擴大月桃作品的市場。
FlexibleLove 能曲能伸的環保座椅
想像一張可如手風琴般伸縮的座椅,隨人數需求,從單人座延展變成16人座;拉伸的過程可變換各種弧度,彷彿擁有數件造型家具。FlexibleLove就是這樣具機動性和互動樂趣、現代美感和環保兼備的座椅。它跳脫原來固定的想法,超脫椅子既定的概念,可以變形變化,在美學上也是無庸置疑的。
盧文鈞以書換書 8年催生14間有機書店
「石店子69有機書店」位於優雅恬靜的關西老街,目前店內除了交換書籍,每週進行線上好書推廣之外,還提供背包客住宿服務、在地小旅行企劃導覽,並開發一系列農創產品,像是牛耕米、農食及與老茶廠合作的隨行瓶冷泡茶等。另外,有機書店也讓在地職人的文創商品,多了一處曝光展售的平台。
台灣竹業的傳承、文創、再復興
隨著全面工業化,竹業生產線大量外移中國,目前全台灣僅存篁城竹簾唯一一家竹簾工廠。由於負責人致力轉型升級,至今已歷三代傳承,除了進攻文創市場,也配合地方政府成立文化館,延續竹藝產業與文化的保值和發揚。
喚起時代記憶 重塑壓花玻璃新生命
復古典雅的壓花玻璃,是台灣早期常見的玻璃樣式,如今隨著房屋結構的改變及需求量減少,已逐漸被捨棄、淘汰,消失在都市的街景中。然而近年許多設計師開始從老物汲取靈感,創作出不少具特色的文創商品,讓壓花玻璃重獲新生,得以重返人們的生活。
原創印花設計Phyllis van CHUA
在印花設計師蔡詠涵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來自故鄉馬來西亞霹靂州沿海小鎮班台的錦繡斑斕。在這前有海、後有山的環境中生長,使她從小就受到大自然的薰陶,讓簡單而美好的事物,成為日後印花創作的豐富靈感和想像力。
高雄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歷史新創兼容並蓄
建於1967年的金馬賓館,曾是台灣青年前往外島前線服役的休憩驛站,如今53年過去,當年的軍方重要驛站也脫胎換骨,搖身一變成為高雄文創新據點,傳承著台灣溫暖的歷史人文記憶。
品墨設計 讓創意在紙上揮灑美麗風景
在台北永康街寧靜的巷弄裡,品墨是一間低調但充滿生命力的設計工作室,除了原本專業的設計服務外,6、7年前又延伸出「品墨良行」風格品牌,開設兩家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實體門市,一間是蒐羅了200多款紙材的「紙的材料室」,另一間「品墨街上店」則販售自家設計、與紙相關的生活小品。
創辦甘樂文創、禾乃川國產豆製所 林峻丞帶孩子追求夢想,改變未來
離開年營收5000多萬的家族企業,林峻丞辛苦創辦甘樂文創、推動三峽地方產業;成立小草書屋陪伴弱勢家庭的兒童;籌立青草職能學苑,協助孩子習得一技之長;扶植禾乃川國產豆製所,幫助失業家長、中輟生與更生人。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