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起時代記憶 重塑壓花玻璃新生命

喚起時代記憶 重塑壓花玻璃新生命

復古典雅的壓花玻璃,是台灣早期常見的玻璃樣式,如今隨著房屋結構的改變及需求量減少,已逐漸被捨棄、淘汰,消失在都市的街景中。然而近年許多設計師開始從老物汲取靈感,創作出不少具特色的文創商品,讓壓花玻璃重獲新生,得以重返人們的生活。

文/溫欣儒
圖片提供/一期一會古飾

這不是阿嬤家的玻璃窗嗎?」每每看見毛玻璃,都會讓不少人心中發出這樣的聲音。

說起台灣的復古情懷,總會讓人聯想到柑仔店、美髮院外的紅白藍三色旋轉燈、立地式大照相機,以及那窗上的毛玻璃。

毛玻璃是台灣早期常見的門窗元素,一般安裝於居家的隔間窗戶、拉門或家具、櫥窗上,許多人都稱它為阿嬤家的玻璃窗,但其實它有一個正式名稱──壓花玻璃。

回溯民國5、60年代(約1960~1980年間),由於左鄰右舍的屋舍距離都較為接近,因此只要稍微靠近鄰家的窗戶,便能看見對方家中的情形,不但沒有隱私,也欠缺居家安全。但壓花玻璃因具有透光又不透視的特性,所以在那個年代廣為流行,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將這種擁有立體花飾的壓花玻璃,用於門窗、隔間、屏風、衛生間等地方,以遮擋視線,避免洩露隱私,可說是當時普及度極高的建材。

壓花玻璃的紋路樣式眾多,有海棠花、十字花、水波紋、鑽石紋、銀霞、春雨花(膠花)等各種圖騰,其中尤以海棠花最受注目,是台灣早期最常見的玻璃紋路,堪稱是人們的共同記憶。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只要以復古、懷舊為企劃主題的活動場合,就一定會看到海棠花圖騰的壓花玻璃,它彷彿已成為那個年代的象徵標誌。

純手工改造 結合鑲嵌玻璃技術

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老屋凋零,以及都市更新問題,除了家具風格變得多元外,樓房也愈蓋愈高,壓花玻璃因為造型老氣,逐漸被人們嫌棄、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光滑、透光、抗風性能強的大面平板玻璃,讓這些經典的老舊玻璃被迫面臨被業者回收、用戶丟棄的局面。昔日常見的壓花玻璃,就這樣日漸消失於都市的街景中。

來自香港、同時也是一期一會古飾的創作者露露,向來對老舊物件情有獨鍾,為了保留壓花玻璃的美,她將這些經典的毛玻璃結合鑲嵌玻璃(Stained Glass)技法,再造為日常可用且方便攜帶的配飾、擺飾及物件,讓壓花玻璃以全新面貌重新融入人們的生活。

本身就熱愛玻璃工藝的露露,除了對老舊物件懷有獨特的迷戀,也深深著迷於國外的鑲嵌玻璃藝術。她分享自己每次到歐洲旅行時,都會參觀不同的教堂,欣賞多彩繽紛的彩繪玻璃和建築結構,而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居然在英國、德國、荷蘭等國家,都看到了海棠花玻璃的蹤影,讓她備感親切。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