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也是孩子的必修課!
不堪挫折的孩子往往也缺乏自信,對學習興趣缺缺,他們極需要成人完全接受他們,包括他們現有的能力和情緒。當孩子傷心、嚎啕大哭、失望時,與他一起面對挫折,並鼓勵他「一再努力」。只要支持孩子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孩子可以發展相當令人驚異的處理能力。
當孩子的伯樂 啟動感恩心的正向循環
楊璨朴與師兄姐正在推廣傑作國際專業教練有限公司創辦人陳世明的親子教練課程「做孩子的伯樂」。之所以發心推廣該課程,源於她看到現在很多家長都急著把孩子送到補習班,也不管孩子願不願意,目標就是要考上私立中學。這種成績導向的做法,很多孩子不快樂,但大人們可能都不知道。
不要急著教孩子分享 先給他滿滿安全感
孩子相處的一大課題是分享與合作,能不能與朋友分享玩具,或是融入遊戲中,有多年輔導學生經驗的心理師賴幸瑜說,安全感來自平常家庭規則的建立,如果父母平常規則明確,賞罰分明,而且說到做到,孩子比較容易有安全感,不會擔心自己的東西變成別人的。分享必須建立在所有權的基礎上,父母不能強迫孩子分享,而是從遊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分享。
這樣教出有良心、有志氣的孩子
品德是天性,是深埋心中的種子,需要生長開花的好土壤,因此學習是必要的。「學」本意有「覺」的意思,學到了就是了然於心、心有所得,所學到的就變成我們的認知結構、價值結構與行動結構的一部分,影響我們看自己、他人與世界的方式,影響我們的生命與生活。換言之,只有親身體悟,自己去找到的答案,才能學到。
先與自己和解 融化潛意識冰山
從小形塑的親子關係已經固定,就像是巨大的冰山,無從融化,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融化冰山、修通道路。因為與父母的關係是一切關係的基礎,視而不見不是好方法。和父母和解是表面,真正的問題是水面下的巨大冰山;我們應該先與自己和解,先強化自己的心靈韌性,把凍結的心融化,恢復彈性。
孩子不乖是反映我們自身
小孩對於情緒的控制很難像大人熟練,身為大人的我們,往往也同樣會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說出帶有攻擊性的話語。說出負面句子時,代表我們失去了自我覺察力。所以,要教養小孩,首先自己要先成為真正的大人,「情緒的大人」。
告別媽寶生涯 大人該學會放手
為了不讓孩子受傷,什麼都不讓他做,是最不可取的做法。儘管讓孩子受點小傷,反倒能養出不會犯下大錯的小孩。身為父母,應該讓孩子走出自己的生命之路,因為父母無法庇護孩子一生,只是愛護孩子還不夠,必須以智慧的愛,來管教孩子。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