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轉個彎 循環經濟有春天

消費轉個彎 循環經濟有春天

線性經濟「製造、消費、廢棄」的模式似乎走到盡頭,資源貧瘠的台灣在其中難以發揮優勢,但若透過產業合作共生,以及產品生命週期的重新設計,進入循環經濟,不僅有益環境和經濟發展,更能發揮台灣多元創新的優勢,以綠色力量讓世界看見台灣。

文/陳昊安
攝影/顏志倫、陳昊安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廢棄物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不論過去以廢棄物回收處理的概念來看,或者今天以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角度來看,這句話依然適用。

在上(11)月舉行的「2016臺歐綠色貿易高峰論壇」中,循環台灣基金會董事長黃育徵表示,過去數十年來,台灣遇到諸多的環境問題、食安問題等,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似乎找不出更完整、根本的問題解決辦法,或許這條(線性經濟的)路是真的走到盡頭了,但是我們可以轉個彎,走向循環經濟。

邁向零廢棄的循環經濟時代

蔡英文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中便提到:「我們不能再像過去,無止盡地揮霍自然資源及國民健康。所以,對各種污染的控制,我們會嚴格把關,更要讓台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把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

黃育徵強調,台灣必須有系統性、有規劃地去面對問題,並重新規劃經濟發展模式。對資源貧瘠的台灣而言,傳統耗能耗材的「線性經濟(Linear Economy)」發展模式是相當大的負擔,但循環經濟不僅是以「資源」的角度重新審視現在的「廢棄物」,而是如何設計一個系統,讓資源發揮最大價值,沒有剩餘。

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並非全新的概念,在農業時代,社會便是以循環經濟的方式運作,工業革命以後,進入「製造、消費、廢棄」的線性模式,如今要整合農業與工業的運作,循環經濟將面對比過去更複雜的挑戰,不過台灣有多元創新的優勢,各地也有充滿活力的民間團體,從小處著手,推展著有別於消費主義、鼓勵思考及循環利用的思惟。

再維修 Maintain

週六早上10點過後,民眾陸續來到台電大樓附近巷弄的街角,這裡有什麼特別的呢?原來這裡有一處「小白屋修理站」,壞掉的椅子、故障的吹風機…各式各樣的用品都有人來詢問,或動手拆解。在這個鼓勵汰舊換新、消費至上的時代,你有多久不曾想到器物可以修理,或者不知道上哪兒修理呢?

小白屋修理站

(1)小白屋志工大哥(前)正專注於修理器物。
(2)小白屋也鼓勵民眾自行動手。
(3)琳瑯滿目的工具牆,皆為眾人共享。(圖片提供/綠點點點點)

雖然名為「修理站」,但小白屋的修理時間是由志工在旁協助,志工們會表明他們並非專業修理師傅,不保證能夠修好,而強調享受維修及與人交流的過程,並鼓勵自行動手。曾有民眾帶了兩台立扇來此,但屋內每個人手頭上都正忙,他便自行拆解其中一台,之後,兩名學生幫它拆解另外一台,兩相比對之下,找出各自故障的原因,並模仿著做出可用的零件,可見修理不一定要人教,人人都有潛力。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