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掌握養心好時節

炎炎夏日 掌握養心好時節

Editors choice
中醫認為夏季是養心的時節,如果夏季不注重保養,可能導致秋冬的疾病。除了飲食上避免過油、過鹹與甜食,適時補充水份、營養外,保持心情愉悅,能使血液循環順暢。此外,研究發現,靜坐可降低心臟病的風險,藉由正確的禪坐,除能紓壓,更能補充流失的生命能量。

文/吳宥姍 攝影/顏志倫

衛福部每年公布10大死亡疾病,排行第一的癌症無疑令人聞之色變,但緊追在後的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廣義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加總,其實超越癌症死亡人數,可說是國人健康的最大威脅。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有云:「上醫醫未病之病」,以現代語言稱之為:預防醫學,也就是最厲害的醫生是教人如何不生病!

而中醫認為「夏天」是養心的季節,《黃帝內經》中提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瘧疾,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意指夏天3個月,萬物繁茂秀美,天地之氣相交,萬物開花結果,此時人們應該:

晚睡早起(古人晚睡指10點前)。
√ 避免過度日曬。
√ 保持心境愉快,避免動怒。
√ 適度流汗,讓體內的熱氣得以宣洩。
√ 對外界事物感到濃厚的興趣,外出參加活動。

這些是中國老祖宗因應夏季保養的長壽之道。如果違背,則容易損傷心氣,可能導致秋冬產生疾病,因此夏季留意心臟的保養。

「心」影響五臟六腑 思情緒

 前台大心臟內科醫師、現任卓越抗衰老整合醫學團隊醫療長、雲美健康美學診所院長劉士銘,15年前即致力於預防醫學的推廣,他以現代醫學的角度指出,心血管疾病患者最怕酷熱與酷寒的天氣。

冬季血管收縮易引起血壓升高,造成血管破裂或阻塞等情況;而酷熱容易導致水分及體液的流失,如果不及補充水分,血液容易變得濃稠,導致栓塞,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會變高。一般人較容易忽略夏季的保養,因為夏天室內空調溫度較低,室外氣溫炎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需留意室內外溫差的驟變。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主神明」,說明「心」主掌人的精神、思維與情緒。人體的五臟六腑須透過「心」來指揮、進行生命的調動。當心臟機能強健時,人精神旺盛、頭腦清楚、思慮敏捷;但心神衰弱時,則精神萎靡、反應遲鈍。《黃帝內經》指出:「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嚴重時甚至影響其他臟腑機能,甚至危及生命。

劉士銘認為,心血管疾病與許多慢性病多屬於生活習慣病,源自壓力與生活習慣不正常,因此提供以下養心保健方式供讀者參考:

 1. 避免過鹹與甜食 增加飲食多樣性

心臟病嚴重情況下,血氧濃度較低,細胞獲得氧氣不足、缺乏能量,功能下降。而癌細胞最喜歡低氧與高糖的環境,身體如果一直處在低氧狀態下,致癌機率較高。

中醫認為飲食口味過鹹及甜食容易耗損心氣,而吃點「苦」,例如苦瓜,可以幫助藏養心氣。

此外,肥胖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劉士銘建議少吃精緻糖類,避開高升糖指數(高GI)的水果,例如瓜類。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會令血糖快速上升,胰島素也隨之迅速上升,造成血糖震盪、消化變快,很快又產生飢餓感。

應選擇低升糖指數(低GI)的水果,例如芭樂、蘋果、奇異果、火龍果…等,能使血糖緩慢上升,胰島素也隨著慢慢上升,消化吸收速度放慢,較不容易產生飢餓感。

低升糖指數(低GI)水果

低升糖指數(低GI)水果,能使血糖保持平穩,較不易產生飢餓感。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