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氣全消 中醫防治中暑之道

暑氣全消 中醫防治中暑之道

Editors choice
許多人在夏天常感覺全身乏力不對勁,這可能是中暑的徵兆及症狀,只要多留意,就能及時緩解,甚至挽救一條生命。平日也可以養生茶飲等方式預防,多一分用心,就能安然度過夏季。

文/吳宥姍
攝影/顏志倫

近年因環境破壞,氣候日趨極端,炎熱的夏季讓許多人常感覺頭昏、頭重、滿身大汗、頸部酸緊、胸悶、呼吸不順、成天昏昏沉沉,倦怠想睡,卻一直睡不飽。

有的人會皮膚發癢、起疹子、長痱子、渾身不對勁,甚至噁心想吐、腹脹、腹瀉或休克…等等,其實這些都可能是中暑的症狀。

天方中醫診所院長許淑娟指出,近年氣溫變化大,夏日較過去更加炎熱,又常下雨,在這種濕氣重又悶熱的環境下,因中暑來求診的患者增加。

西醫所指的熱疾病,指暴露於炎熱的環境下,身體失去調節體溫的能力,產生熱衰竭或熱昏厥,就是俗稱的中暑,兩者的區別如下表:

熱衰竭或熱昏厥的判別與處置

清暑益氣茶飲湯劑

輕度中暑,可使用清暑益氣茶飲,例如生津解熱二花飲、清暑益氣烏梅飲;中度中暑可使用白虎湯。

清暑益氣茶飲湯劑

重度中暑急救按壓穴位

重度中暑急救時,可按壓人中穴(左圖)與雙手內關穴(右圖)。

重度中暑急救按壓穴位

中暑刮痧療法

刮痧是中暑常見的處理方式,以平整的器具(例如陶瓷湯匙、牛角板),選定欲刮痧的部位,塗上無刺激性的按摩油或藥膏(例如嬰兒油),沿著同一方向,由上往下,刮至潮紅,注意力量適中,若力道過輕,達不到治療效果;過重則會損傷皮膚。

如一刮即見深色或起水泡,為病況較為嚴重的徵兆,此時宜多刮幾處、加大範圍。可由眉心、太陽穴、頸部由上往下直刮,或往肩背方向橫刮。脊柱正中和兩旁、肩膀、肩胛部、四肢都可刮,但一個月最多刮痧兩次,因身體修復需要時間,切勿過於頻繁。刮痧後幾天內要多喝溫水,也可泡溫水澡促進代謝,盡量不要吃瓜類。

預防中暑的方式

1.  適量補充電解質及水分:
如大量流汗,可補充運動飲料或淡鹽水,盡量不要喝冰水,否則大腦會接收到錯誤訊息,以為身體處於寒冷狀態,而將毛細孔收縮,導致體內的熱無法排出,餘熱殘留體內,就容易中暑;若常喝冰水,日久便形成容易中暑的體質;因此補充水分以常溫或微溫水為佳。

2. 補充維他命C:
維他命C有消炎解熱的作用,適量攝取對肝腎也有保護效果,可補充富含天然維他命C的水果,例如檸檬、百香果、梅子…等等。

3. 食用消暑食物:
例如冬瓜、大黃瓜、綠豆、豆腐、豆漿、蓮藕、蜂蜜、黑糖、西瓜、甜瓜、木瓜、椰子、水梨、甘蔗、鳳梨、奇異果、仙草、洛神花、竹筍、天然醋…等等。但女性不宜多吃瓜類,因其性寒,易產生白帶。

4. 塗抹薄荷或清涼醒腦的製劑:
可隨身攜帶防暑降溫的清涼製劑, 例如薄荷油, 在頭暈時塗抹,可預防中暑。

5. 多到戶外吸收芬多精和新鮮氧氣:
到空氣清新的地方呼吸新鮮空氣,可使身心放鬆,平心靜氣。俗語說:心靜自然涼!靜心禪坐、深呼吸練氣,也是一帖消暑良方。

6. 出入溫差大的場所宜多留意:
中暑不只發生在悶熱環境或大太陽底下(因體熱無法散去);現代都會區多有冷氣空調,出入溫差大的環境,稍不留意也容易中暑。

若是流汗或衣服濕了,記得擦乾再進入有空調的環境;由熱的場所進入冷的場所可加件薄外套,以保持安全溫差;若由冷的場所進入熱的場所,記得先喝一口溫水,讓大腦調整啟動溫度調節中樞,打開毛細孔散熱。

有些人不易出汗,代表身體缺乏調節體溫的管道,容易把熱氣悶在體內;出汗可以降低體溫,適度的陽光,讓自己排汗、排熱,有助於安然度過夏天。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