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科學理解範圍僅及宇宙真理4% 超生命禪不能以偽科學架框

人類科學理解範圍僅及宇宙真理4% 超生命禪不能以偽科學架框

文/蘇立仁博士(國立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科技的進步發展帶給我們富足便利的生活,雖然物質生活層面有所提升,但在知識快速累積及爆發的時代,常會因為沒有認真過濾與思考所得的訊息,而同時在傳遞訊息的過程中,缺乏分辨真假的能力。

由於傳遞的方式過於便利(例如手機的轉貼或網站貼文按讚),助長這種似是而非的訊息不斷流傳,輕則誤導民眾,嚴重則引起爭執或災難,一般人看不懂真相,無所適從,於是「正確」與「錯誤」的觀念就一直流傳在周遭生活之中。

在此篇文章裡,我們不會嚴肅地去談論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弗洛伊德(Freud)、阿德勒(Adler),甚至是培根(Francis Bacon)對於科學觀察的定義。雖然真假科學的面向並非三言兩語可以被精準地劃分,但如何辨識科學、超科學與偽科學,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400年前的科學觀

科學的發展是這幾百年才發生的事,我在學校教書的時候,只要談到古典生物學的起源,常會舉一些當時生活所觀察,但後來卻是錯誤結論的例子。譬如古人的生活衛生習慣不好,常有一堆不能穿的衣服或破布丟在角落而不去整理,可能過了一兩個月後,發現從裡面跑出幾隻老鼠,於是人們就認定「破布可以生出老鼠」。

雖然以現代人的看法,會覺得這種想法不可思議,但在當時的氛圍卻是主流之學。

類似的觀念譬如「太陽與月亮是圍繞地球而轉」,或是「地震是地底的地牛翻身」等等。然而經由後人開始利用正確的實驗設計與細緻觀察,才漸漸明瞭自然界的正確現象。

舉例來說,1862年法國的巴斯德博士將肉塊與湯汁煮沸後,利用鵝頸瓶隔離空氣與蒼蠅,長時間放置的肉塊湯汁再也不會發生腐敗及長蛆的狀況,這推翻了過去人們既有的「腐肉可以自然生蛆」的「自然發生說」,以提出「一切生物來自生物」的論調,打開生物界全新的領域(註1),讓人們了解,原來除了肉眼看到的生物外,還有眼睛看不到的細菌(甚至是病毒)存在。而巴斯德也因此被稱為生命科學發展史上的細菌學之父。

部分現代文明建構在科學基礎上

對於科學的定義,如果依維基百科所說,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於自然現象進行歸類原因的學科。科學驗證所得到的知識是條件明確的,經得起重覆實驗,也不能與任何適用範圍已知的事實產生矛盾。同時,科學中的邏輯學和數學的地位更是特別,它們是其他一切學科論證的基礎和工具(註2)。

所以,科學的發展一般都是建構在已知的知識架構上往前進步,因為如此學問也帶動著科學技術的發明,才使得人類現在能夠享有現代化的生活,例如蒸汽機的發明帶動工業時代開始;電腦的發明則帶動現代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甚至是互聯網的發展。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