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吸塵器 讓塑膠垃圾不再是「漏網之魚」

海洋吸塵器 讓塑膠垃圾不再是「漏網之魚」

約為台灣面積40多倍大的「太平洋垃圾帶」,是目前最容易累積塑膠垃圾的海域之一;2013年,來自荷蘭的青年Boyan Salt,提出了一個瘋狂的拯救海洋計畫,因而誕生了「海洋吸塵器」,力圖在5年內,清除一半以上的太平洋塑膠垃圾…。

文/侯彥伶
圖片來源/The Ocean Cleanup官網

美麗的海灘是許多人童年成長的記憶,隨著清澈冰涼的海水拍打上岸,彷彿煩惱憂愁都隨之消逝。然而,經濟發展、社會進入工業化後,一次性塑料用品愈來愈多,在人類的隨意棄置下,間接影響了曾經潔淨的海洋。相信許多人都曾感慨:我們碧藍無比的海洋,為何漸漸消失了?

研究指出,目前每年流入海洋的塑膠垃圾量約800萬噸,海洋塑膠幾乎無所不在,連深海及北極冰層下,都曾看見其身影。這些「不請自來」的塑膠垃圾,除了會干擾生態系統的穩定外,還會毒害食物鏈的每一層;試想,當海洋中的生物吃下塑膠垃圾後,人類再將生物捕捉食用,自然也難逃毒素的遺害。

四處漂流的海洋垃圾,常見如玻璃碎片、塑膠碎片、瓶蓋、保麗龍等等,已經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許許多多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致死的案例,頻頻躍上國際新聞,引發各界對這場環保浩劫的關切與呼籲。

還給海洋呼吸權利 18歲荷蘭青年開發「海洋吸塵器」

然而,在荷蘭的小小角落,有一位青年Boyan Slat,因為在希臘的一次潛水經驗中,親眼目睹了海中塑膠垃圾的「壯觀」場面,因而開始思考,如何能幫助孕育一切生命的海洋,回復昔日美麗的容貌?

因考量到洋流特性,大多數海洋垃圾都集中於夏威夷和美國加州之間,也就是所謂的「太平洋垃圾帶」,針對這塊約為台灣面積40多倍大的海域,若採取大型漁船捕撈的方式清除塑膠垃圾,得花上7萬9000年才能成功。Boyan Slat說;「何不發明一個自動捕撈的機器呢?」於是「海洋吸塵器」的雛型開始在Boyan Slat腦中萌芽。

2013年,當時年僅18歲的Boyan Slat成立了荷蘭海洋潔淨基金會(The Ocean Cleanup),開始著手測試「海洋吸塵器」的運作。

「海洋吸塵器」是個由長600公尺、深3公尺的浮桿所組成的圍欄,利用降落傘來控制漂流速度,再透過風力、海浪、洋流3種大自然力量推進,攔截海洋中的塑膠漂流物,一網打盡這些海洋中的「不速之客」。

運用大自然力量「借力使力」  一次搜括1.8噸海洋垃圾

「海洋吸塵器」的外型,就像一個大型的「U型口袋」,當吸塵器追上垃圾後,便能讓垃圾自動投懷送抱、湧入U型口袋的正中心;而機器一次能捕撈1.8噸的塑膠垃圾,連小至0.1公分的微型塑膠都逃不過法眼;厲害的是,因為吸塵器移動的速度比海洋生物緩慢,生物有足夠的警覺和時間迴避,所以機器並不會干擾海中生態,能使生物無害通過。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