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霸凌都是傷痛】防杜網路霸凌,上網要有禮

【每個霸凌都是傷痛】防杜網路霸凌,上網要有禮

網路發達的時代,社群網站、即時通訊軟體等,已成為多數人重要的生活平台,面對接踵而來的網路霸凌問題,唯有回歸根本來教育孩子,從正視網路安全教育,提高使用網路警覺性,到內化互相尊重的公民態度,才是長久之計。

文/高毓霠
攝影/高毓霠

網路,之所以成為i世代重要的支持系統,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暨黃葳威剖析,最大的原因在於,網路的匿名性,讓人覺得發言不需要負責任,溝通也較為自在。另一方面,網路具有平等發言權,不用顧慮位階或大小。

由於網路關係相對容易建立,只要切入話題聊得來,所有的分享,都能得到安慰和支持。由無數的個人所組成的「網友」,成為隱形「家人」,不僅能彼此分享,也可以獲得共鳴,相對下線後的真實世界,似乎得花更多功夫才能有所收穫。但他們卻忽略了,網路世界愈來愈複雜,令人難以掌控。

因應社群而起 新型態網路霸凌

網路發達的時代,多數人生活、社交、獲取訊息來源,幾乎完全仰賴網路,尤其社群網路與可隨拍隨傳的智慧型手機日漸融入大家的日常生
活,不光是改變人際溝通形式,同時也讓霸凌不再只是傳統的面對面欺凌,而是透過「網路」這個新管道,演變成網路霸凌。

兒福聯盟曾針對10 ~ 18歲兒童少年所做的網路調查發現,約有18%的孩子曾在網路上匿名批評或罵人,12%的孩子則曾在網路上被霸凌。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時候被害人往往很容易也變成加害人,藉網路「以牙還牙」,導致霸凌行為變成惡性循環;再者,有愈來愈多遭受網友匿名批評、霸凌的受害人因此導致身心症狀,或因此走上絕路,這都是大家必須面對的嚴峻課題。

網路匿名效應 盲從助長霸凌危機

台灣展翅協會兒少網安處處長陳時英表示,網路因有匿名性,在「去個人化」後,許多人肆無忌憚的發表一些負面的言論,即使受害人不必對號入座,但傷害還是會造成,沒有疆界的網路,寬闊到沒有原則和標準,透過一傳十、十傳百的各種攻擊行為在網路世界迅速傳播,導致攻擊型態、程度都更為放大、危險,助長霸凌行為。

常見的網路霸凌,以文字霸凌最多,用文字互相攻擊、謾罵、嘲弄、排擠,亦出現以不實謠言毀謗他人或人身攻擊,如攻擊被霸凌者沒唸書、沒家教、虛構造謠、辱罵髒話甚至出現性器官等字眼傷人,部份放上可辨認出被害人的照片霸凌等。

陳時英說,這類網路霸凌,很容易在一個人攻擊後,引起一連串的跟隨效應,導致群體圍剿的狀況。有些人可能因為無法掌握網路上發言的分寸,或原本無心霸凌卻跟著瞎起鬨,一不小心就加入霸凌行列,成為幫兇,這就是「群眾匿名效應」。

兒盟曾經調查發現,2成4的中小學生,已觸及網路霸凌的警戒線,卻往往不自知。他們的方式,可能是用暱稱或訊息來罵人、大肆散播別人的祕密或照片、在網路上罵髒話,甚至偷用別人的身分上網、寄恐怖或色情信件給別人。另外,也有4成的孩子曾在一些批評人的文章上按讚或回覆留言。

網路霸凌其實有「法」可管

不過,網路霸凌並不只是開開玩笑而已,而是真真實實的暴力,陳時英提醒,對於批評或欺凌別人的發文內容,不要按讚、回應、分享或轉寄;不要參加羞辱或孤立別人的線上惡意投票或社團;若看到疑似不公義且請求網友人肉搜索的事件也不要加入,避免淪為網路霸凌的共犯。最好看到類似的不當行為時,能主動檢舉,阻止網路霸凌擴散。

黃葳威也認為,許多網路發言與批評,從表面看似網路正義,但其實是造成嚴重傷害的網路沙塵暴。

「現行已有刑法、民法、兒少法等,可處理網路霸凌事件。NCC 根據《兒少法》成立的『iWIN網路防護機構』也已建立霸凌通報機制。」她進一步指出,網路不當言論者可能涉嫌觸犯《社會秩序維護法》妨害安寧秩序、《刑法》恐嚇公眾罪、恐嚇危害安全罪、公然侮辱罪、毀謗罪等,可能會處以徒刑、拘役或易科罰金。她建議,大家在網路發表言論時應遵守禮儀,以免觸法、傷己傷人。

網路霸凌找上門 4 步驟遠離它

若是自己或周遭同學、朋友遭到網路霸凌時,可以怎麼脫離這樣的處境呢?

若是在校學生可立即告訴老師、父母、家人,一般民眾則可告知家人或朋友,讓他們陪伴共同面對問題,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以杜絕網路霸凌。

再者,遭遇網路霸凌狀況時,最好做冷處理,不宜馬上回嗆或反擊,教育部提供方法如下 ( 若霸凌者為同學,可以請學校老師協助處理):

(1) 嘗試和對方溝通,明白表達自己不舒服、受侵犯或被侮辱的感受。
(2) 請對方停止霸凌行為並刪除網路上相關的負面內容。
(3) 萬一對方置之不理或持續霸凌行為,可以採取以下4 個自保步驟:

1、保留證據
盡量保留相關證據,如不刪除訊息、留下影像記錄,將霸凌的圖文影像等內容,進行保留存證 ( 可利用鍵盤右上角「Print Screen」或「Prt Scrn / Sys Rq」按鍵儲存畫面),以及留意網路霸凌傳遞的網址,以做為後續措施的佐證。

2、阻斷霸凌管道
透過社群網站的「解除朋友關係」或「封鎖」功能,阻斷霸凌者與自己的聯繫管道,避免與他們持續對話,或看到你所更新的訊息。

3、向網管部門檢舉
利用社群網站「檢舉」功能,或透過影音網站的「安全中心」向網站管理部門舉報;他們會根據網站使用規則,是否移除霸凌內容,或停用霸凌者的帳號。

4、尋求專業協助
若霸凌造成的影響已經超過自己所能負荷,一定要尋求專業人事的協助。建議可以諮詢學校的導師或輔導老師、醫療院所的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或向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線0800-200-885 反應( 或教育部防制校園霸凌專區留言版留言), 亦可向「iWIN 網路內容防護機構(http://www.win.org.tw/)」申訴, 或尋求Web885(網路幫幫我) 網路諮詢熱線(http://www.web885.org.tw)協助。

培養網路使用素養 應從小扎根

針對網路霸凌事件頻傳,除了要知道遇到網路霸凌時可採取哪些作法外,黃葳威呼籲,大家在網路使用時,更應遵守的網路自律與禮儀。

「網路世界就如同真實世界,所有言行舉止都應該遵守禮儀,互相尊重,而且也同樣受到法律的規範與保障,這樣才能維持網路世界的秩序,高使用網路警覺性,到內化互相尊重的公民態度,才是長久之計。

「網路安全教育應從小扎根」黃葳威表示,網路霸凌除了加害人和受害人之外,分享者往往也是推波助瀾的助長者。尤其,若青少兒上網時讓大家享有安全有禮的使用環境。」陳時英強調,面對不負責任的人身攻擊與謾罵、附和與冷漠旁觀,上網發聲時應格外謹慎、理性、自制才是。

對i世代的孩子而言,社群網站、即時通訊軟體等,已成為他們重要的生活平台,隨著網路使用率升高,網路霸凌有可能愈來愈嚴重。禁止使用不等於預防,懂得事前教育才能真正阻止霸凌。尤其推陳出新的科技發展,更是防不勝防,回歸根本來教育孩子,從正視網路安全教育,提間過長,較易受負面資訊影響,不見得有較好的網路倫理判斷,因此要有效防制網路霸凌,建議青少兒必須要學會自我管理、控制上網時間,並提升相關網安素養。

而家長應關心孩子的上網行為,現行網路亦有許多網路過濾軟體,可協助家長為孩子上網安全作把關,此外就是自身要做好網路使用自律的模範,畢竟以身作則最有效。

歐盟發起「安全日」 喚醒各國重視其嚴重性

根據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公布2014年歐盟青少年網路使用調查(EU Kids Online),介於11~16歲的青少年中,有12%的人曾經遭遇網路霸凌,這個數字已逼近2010年的2 倍;歐盟反霸凌(Beat Bullying) 與歐盟家庭組織聯盟(COFACE) 進一步調查後也發現,曾經遭受霸凌的青少年中,有38%的受害者萌生自殺念頭,35%的人則有過自殘行為。

面對日益嚴重的網路霸凌問題,陳時英表示,事實上,早在2004年,歐洲聯盟就已經注意到網路霸凌現象。不僅架構網路安全計畫,成立「關注網路安全網」(INSAFE),並發起每年2月第2個星期二為「網路安全日」(Safer Internet Day),藉此呼籲人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

此外,歐盟也在2009年時,與包括臉書、推特、谷歌、YouTube、雅虎、MySpace 等17個社群網站簽訂協議,希望透過提升隱私,保護青少年網路使用安全,遏止日益嚴重的網路霸凌現象。

以英國為例,兒少上網安全政策雖隸屬教育部管轄,但是屬於國家安全政策層級,顯示政府的重視程度。陳時英認為,台灣面對這類網路霸凌,或兒少網路安全等議題時,也應以更全面及長遠的態度審慎規劃。

日前,政府已有跨部會研議解決方案,要「4 管」齊下。政府為降低網路霸凌造成的傷害,已召法務部、內政部與教育部等商議,同時結合民間白絲帶關懷協會(iWIN)等4個方向進行分工。主要由法務部與內政部進行法令的統整,了解網路霸凌涉及哪些法律層面,以及現有的法條能如規範。由教育部負責校園的宣導,對各級院校學生就網路使用加強教導,避免因一時的玩心或見獵心喜的舉動,進而造成對他人的傷害。

至於在心理衛生、自殺及自殘等防治,則由衛福部統籌,提供相關的輔導及申述管道,目前已有安心專線0800-788-995 供民眾諮詢。此外,NCC 也結合民間團體,委由iWIN 做為窗口,與網路社群等民間業者緊密結合,一同防範且關注各種可能發生的網路霸凌事件。黃葳威表示,將與各社群平台溝通,希望他們在處理網友遭受網路霸凌時,能夠在言論自由與避免傷害之間找尋到平衡點,提供更多保障。

上網有禮 拒絕霸凌?

陳時英提醒,大家應認清上網的權利與責任,不僅要注意自己的相關權利,如隱私權,同時也要尊重他人的權利,並接納不同的意見。並遵守「上網六禮Rights」,才能真正悠遊於網路世界:

R 我尊重所有網路使用者的權利。
I  我清楚網路也有隱私權。
G 我有責維護安全的網路環境。
H 我知道在網路也應遵守人權與法律。
T 我可以包容網路上不同的意見。
S 我願意為在網路上的發言負責。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