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存在感 拒當職場邊緣人

找回存在感 拒當職場邊緣人

在人群中,有一些容易被忽略或被孤立的邊緣人,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性格獨特,或是思維模式與眾不同,讓人覺得難以親近,以致人際關係緊張,甚至影響團隊績效。如何不讓自己成為職場邊緣人?這些NG行為,你不能不知。

文/溫欣儒
攝影/顏志倫

雖然人人都知道,維持良好的職場關係,是決定事業成功的基礎;但在職場中,難免會有幾個讓人難以溝通的人,他們除了無法與人頻繁互動,也不願聽取他人意見,久而久之,旁人便自動將他們歸為「邊緣人」一族。

1111人力銀行職場顧問顏應蓮把職場邊緣人分為4種人格類型,分別是自以為是型、喜歡盲幹型、被動型及提升不足型。這些人在職場中,往往無法得到他人的喜愛和讚賞,他們除了不愛交際,多半在個性及心態上也比較獨特,這也是他們被排擠的主要因素。

類型1自以為是型
這類人的特徵就是「什麼都知道」,同事還沒表示意見,他就先說:「你說的我知道,就怎樣怎樣做,就對了」;或是性情倔強,不願接受他人意見。

類型2:喜歡盲幹型
這種人無時無刻都忙於工作,少與人互動,見聞也較狹隘,工作時不斷重複運用某些技能與知識,不願與人切磋交流。

類型3被動型
也就是不積極主動的人,總是在等別人指派工作,而且工作完成後,也不會主動詢問主管下個任務。如果遇到不確定的狀況,也不會進行確認,完全被動地等待指示。

類型4提升不足型
指原地踏步者,永遠留守於原有職位,不願提升其他技能或知識。例如某甲已在公司待滿5年,卻只知道自己部門的工作流程,對其他部門的事物「一問三不知」。

顏應蓮表示,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職場邊緣人,偶爾也會犯以上錯誤,但只要及時改進,就能改善職場關係,成為一位「好逗陣」的同事。

她也指出,大多數患有思覺失調症的人,也是職場常見的邊緣人,其中不乏高學歷或家世顯赫者,因此在個性及思維上,較傾向於完美主義,或比較固執。

例如去(2019)年台灣熱播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其中有個角色就是思覺失調症的患者,該角色在劇中是一名曾獲新銳導演獎的藝術工作者,當他遇到挫折或遭受打擊時,經常會脫口而出:「你們不懂!我才是專業的,你們算什麼」;其實這也可以說,他是因為自視甚高才導致生病。

顏應蓮表示,這類型的人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所以她建議主管,一旦發現員工有此傾向,先不急著否定對方,而是試著與他商量及溝通,盡可能讓他有獨立的工作空間,才能讓他有效地發揮所長。

遠離邊界 GET職場好人緣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如果我們能與同事保持良好關係,合作時就會十分順利;相反地,如果總是無法與他人共存、不擅交際,未來的職涯發展也會寸步難行。顏應蓮特別提出5大招數,讓即將進入職場的菜鳥或邊緣人,可以透過自身改變,而贏得同事好感,成為好相處的共事夥伴。

招數1:用微笑感染身邊人
有句話說:「一笑抵千言」,當人與人剛開始接觸時,難免有些生疏,但只要一個微笑,無形中就能化解尷尬。笑容,不僅是一種釋出善意的表現,更能拉近彼此距離,同時也給人活潑大方的好感。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