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共振 傳遞善心能量

禪定共振 傳遞善心能量

從禪定中,我們不斷與內在的本心相應;本心充滿了慈悲與善良的正能量,我們往內與祂共振,就能得到這股力量,然後再往外擴散,影響周邊的人,就可以像湖水的漣漪一樣,把這股正能量向外散播出去。

文/蘇立仁博士(國立中央大學科技反毒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

最近網路上時常會見到有關共振的實驗,而且討論熱烈,譬如一群設定相同頻率的節拍器,在同一個平台做不同步的啟動,經過一段時間後,節拍器會自然調整成相同的步調;或是日本幸島的猴子在經過長時間的社會行為學習後,會影響200公里外的另一群猴子也發生同樣的社會行為模式。這些議題都引起很多人的關注與討論,可見共振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而且存在於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物理學波動理論

說起共振,必須從1602年一位義大利物理學家Galileo Galilei研究時鐘擺錘的簡諧運動(Simple Harmonic Motion;SHM)說起;簡諧運動是一種機械振動,當某物體在進行簡諧運動時,其所承受的力與位移會成正比,而且力總是指向平衡位置。這樣的運動有一種特性,就是不論擺錘輕重,其來回擺動的時間基本上都固定,而在固定的時間間隔中,會產生固定的擺動次數;這就是一般所定義的頻率。頻率的改變與擺錘的輕重無關,但與擺長的長短有關。

再看波動學的基礎理論,波的種類可依介質振動方向區分為兩種,第一,若介質振動方向與波的前進方向呈垂直,稱為橫波或高低波,例如在湖面丟進一顆石頭,所產生的漣漪就是橫波;第二,若介質振動方向和波的前進方向呈平行,則稱為縱波或疏密波,例如聲波。

若從波的性質來區分,部分波的傳遞需要依靠介質的方式,稱為力學波或機械波,例如水波、聲波;若不需要利用介質就能傳遞的波,稱為非力學波或非機械波,例如光波、電磁波。本文所要探討的共振原理,就是波的振幅與頻率之間的關係。

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共振。自然界的每個物質體,都有自己的頻率,稱為自然頻率。就物理而言,共振是利用某個系統驅使某些頻率產生比在其他系統更大的頻率波動,這些頻率就稱為這個系統的共振頻率;只要這些波動的頻率不變,共振產生的效果就會把波的振幅加大,但頻率並不會因為波的振幅變大有所改變。

共振現象發生於振動或波的所有類型,如機械共振、音響共振、電磁共振、核磁共振、電子自旋共振(ESR)和量子波函數共振等。共振系統可以被用於引起一個特定頻率的振動,如樂器,或是從包含許多頻率的複雜振動中,挑選出特定頻率。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