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天災人禍帶來的焦慮與恐慌?

如何降低天災人禍帶來的焦慮與恐慌?

Editors choice

文/吳德強(中山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趙詠珍(專欄作家)

最近台鐵發生太魯閣號出軌意外,釀50人死亡、218人受傷的悲劇,讓我想起1999年的921大地震,雖已事過境遷22年,但我有一位住在南投的老師,每次只要提起這件往事,仍會讓他一個大男人嚇得魂不附體、驚恐不已,更不用說老人和小孩。這位老師至今仍存在焦慮、恐慌的後遺症,一直靠吃藥控制,但還是揮不去這道陰影。

據統計,地震發生後的半年,活下來的災民中,約8至10%有憂鬱症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現象,其中腦海會重複出現地震影像者高達66%;因痛苦而避談地震和情緒麻木者約20%;失眠及驚嚇過度者更達60%以上。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發生,是一個人在遇到重大創傷事件(如戰爭、天災、地震、性侵害、車禍或親人死亡)後,因生命受到嚴重威脅而產生極度害怕、無助和恐懼的狀態。

此外,還有心理因素,如地震帶來的經濟問題、家破人亡、房屋倒塌等,或個案的脆弱性高,如老人、小孩、離婚婦女等,都可能使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增強或病程延長。因此在處理天災人禍引起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時,宜從藥物、生理、心理、社會家庭或更多面向去幫助他們。

這次的鐵道車禍,不禁憶起18年前,母親被酒駕者嚴重撞擊而幾近死亡的車禍,所幸母親能奇蹟似地得救,並恢復健康。在那段陪伴母親復健的漫長歲月裡,我們從傷痛中學會了許多療癒的功課,以及如何正面尋求讓身心靈康復的方法。以下介紹一些改善焦慮或恐慌的方法。

情緒焦慮 可能是營養不良前兆

焦慮和恐慌,往往會讓許多人深陷負面情緒的痛苦深淵,走不出來;也可能會導致破壞性的行為,應該儘早在發病前加以處理。

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萊勒斯•保林博士(Dr.Linus Pauling)指出,人體內的營養素濃度,不可能一直都能足夠供應所需,如果器官和組織需要的營養素不足,特別是腦部,就會影響心理狀態;尤其像情緒的改變(如出現焦慮、煩躁、憂鬱),經常都是營養不良的前兆,甚至喪失記憶也是徵兆之一。

均衡飲食

如果腦部的營養素不足,會出現焦慮、煩躁、憂鬱等情緒,所以均衡飲食很重要。

人類的腦部非常重要,因為它從來都不休息,它會耗損我們體內20%的能量。另外,大腦需要血液持續地供給氧氣,約占我們吸入氧量的25%。

供應腦部氧氣的血管,也會隨著年紀愈大而容易受到阻塞。如果腦部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就無法正常運作,而導致快速老化。當腦部供血中斷,或腦血管溢血,就會產生中風。

大腦的下視丘會分泌荷爾蒙,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以及分泌升糖素提高血糖,以控制正常的血糖濃度。我們的脂肪細胞、肌肉、肝臟、心臟、肺臟等器官,都會和腦部爭取血糖。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