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長照 別忘守望相助文化價值

推動長照 別忘守望相助文化價值

長照,不應只有商業導向一途,政府的思維,尤應注重人文關懷,老人心理需要的是有溫度的照護,而不只是冰冷的輔具。
傳統的守望相助漸被淡忘,卻是台灣由來已久、溫暖貼心的社區長照優良文化,值得政府再度發揚、努力推廣。

文/鄧鎮銘

台灣即將在2018年進入高齡化社會,發展時間與日本差不多,但是因為少子化,到2025年台灣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從高齡進階至超高齡社會,台灣只用了7年,相較於歐美及日本有數十年的醞釀時間,台灣的老化來得又急又猛。

行政院上個月快速通過「長照十年計畫2.0」,顯示政府也看到社會面臨高齡人口急速增加,若不能妥善照顧,恐將會衝擊到經濟、文化、政治各個層面。

然而,執政者雖有心,但是長照問題政府配套準備好了嗎?接踵而來的長照環境問題,例如,長照服務的人力缺口如何解決?我們有足夠的無障礙計程車嗎?火車站的殘障電梯夠用嗎?輪椅行走的月台空間,是否還是不便?其他還有「食、住」問題等。

其實長照不應只有商業導向一途,政府的思維,尤應注重人文關懷。老人心理需要的是有溫度的照護,而不只是丟給他冰冷的輔具。傳統的守望相助漸被淡忘,卻是台灣由來已久、溫暖貼心的社區長照優良文化,值得政府再度發揚、努力推廣。長照計畫,政府應做好更貼近老人的長照思維。

〈長照思維-1〉
長照與銀髮是兩大不同領域,政府投入的資源應鎖定目標對象,提供精準的照護及照顧。

長照和銀髮是兩個議題,長照是講到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所以長照的對象,主要是針對失能者,特別是低收入戶,還有弱勢團體。銀髮則是指高齡健康、或擁有儲蓄資源的高齡族群,他們在照護部分可以自給自足。所以政府在投入高齡照顧及長期照護的預算,應該要作分類規劃。

長照最重要的兩大方向,一是食物供給,一是健康照護。食物供給方面,政府希望能透過社會的救助系統或是長照體系,讓他們能夠在比較健康的環境裡得到照護,所以它所提供的服務,比如最常見的就是送餐、供餐、食物銀行及實物銀行等,這是政府已在進行的扶助照顧。

有關健康照護方面,如醫療巡迴車、托嬰、復康交通運輸等,除了城市,政府也應能夠到達偏鄉或山區,去做一些長照的相關服務。因為偏鄉的需求和都會不一樣,特別是中低收入戶,要讓他們在健康和飲食的部分可以得到照顧。

所以政府提撥的178億元,因為經費有限,就一定要鎖定對象去做。像在偏鄉地區發展長照,就跟城市不一樣,偏鄉首要發展的,一定是運輸交通工具,因為有些特殊需求的人,出入與行動都必須依靠特殊的運輸工具,如復康巴士、無障礙計程車等。

復康巴士

圖為復康巴士提供特殊需求的交通服務。(圖片來源:多扶接送臉書)

還有在因應供餐時,也會在車上需要低溫設備,以及加熱設備,以確保在運送過程中保護食物的鮮度,到了當地可以有效提供食用,所以這是可能會因應長照環境而發展出來的需求。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