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讓心更寬

融入,讓心更寬

文/鄧鎮銘

有一篇報導,香港卜內門公司的總經理是由台灣調過去的,他當初年輕時,剛被卜內門公司錄取,第一天上班就發生了一則趣事。

他還記得當天的心情非常興奮,因為這家堪稱為元老級的跨國企業,是他學生時代的理想工作目標,如今夢想成真,正是可以施展抱負的時候。然而,當他在專屬於自己的辦公桌前還坐不到5分鐘,經理便告訴他:「總經理找你,請你去一趟。」

總經理是上海人,平日口裡總叼著煙斗,看上去就一副精明幹練模樣。老總一見他,二話不說,立刻從皮夾裡掏出兩百塊錢,對他說:「年輕人,這200元算是公司出的,請你立刻坐計程車回去,打一條領帶再來上班。」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自朋友往來、夫妻相處,大至工作場所、團體生活等,都有許多學習「融入」的機會。比方朋友之間要真心相待、真誠以對;夫妻之間要學會相互包容、琴瑟和鳴;在工作崗位上要學習拿捏輕重緩急,服從上司領導,與同事和諧相處。

團體工作要學習服膺核心領導,與組織成員搭配契合,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如果一味地以自我為中心,就難免顯得突兀不群,落入孤芳自賞的情境,矛盾與衝突就在所難免。

一般人最常見的習性,就是跳不出「我執」的束縛,尤其在工作及團體生活中,更容易曝露出來。比如說,不屑自己的工作夥伴、不爽自己的上司主管、不服上級對自己的安排等,終而造成自己的煩惱。這種種的不服,皆緣起於「我」的執著。

為什麼同事一定要照你的想法去做,他也有想法啊;為什麼主管總是和你的做法牴觸,你應該先停下來問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而不是一路抱怨。何時能放下「我」,煩惱就能淨空,其實放下自我,才能獲致更多、更大的揮灑空間。

放下即解脫,放不下就是桎梏,實質上這就是佛法的精華所在。在修行團體中,也常看到有些修行資深的人,覺得在同門弟子當中資歷「老邁」,或是自認在修行團體中,地位高人一等,讓他在無形中,認為大家都應該尊敬他,於是「我」就坐大起來,驕慢心隱然若現,這樣就容易落入修行的「老態」──年齡雖不老,但心境卻老矣!

修行若倚老賣老,就落入「我執」的迷惘中。因為我執,心量就不夠寬,反而障蔽自己的覺性。修行只論悟性,並非看年資,若要得到開悟的境界,還是得先學習真正放下。

《易經》「坤」卦中有一句警惕世人的話:「不習无不利」,這「不習」的意思是說,人要擺脫久遠以來常存的「習性」,包括「我執」與「法執」。若能超越而做到「不習」,心中就不會起任何障礙,身心也就自然得到清淨了。

「我執」與「法執」其實都是煩惱的根源,一旦執著了,就有煩惱;有煩惱就不清淨。悟覺妙天禪師有句偈語:「心為六根相,心所六根塵,無心則無相,無所則無塵,無所則無住,名為清淨」,煩惱也許來自於人生的諸多不如意,但縱然在我們周遭荊棘圍繞,也要努力讓心境保持愉快,讓一切事物圓滿,這才是禪行智慧。

我們必須先放下身段,和光同塵,多謙卑、多禮讓、多關懷,長養一顆菩薩慈悲心,這是修行的重要功課。塵緣總有起落,但求清淨自如,在五濁惡世裡點亮心燈,才是覺悟之道!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