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開五葉 禪宗在日本弘化之跡

一花開五葉 禪宗在日本弘化之跡

您可以在「小方丈」靜靜地禪定;在百花苑裡散步、賞花;或是凝望曹源池庭園,體悟禪的精神;到篩月料亭享用精進料理…,享受美好的一日禪。

文‧圖/林奕岑

提起日本的千年古都-京都,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雙多及雙美:古蹟多、寺廟多;春櫻美、秋楓美。在日本,神社與寺院總計約7萬5000所,神道信眾約1億700萬人、佛教徒約9800萬人,合計約2億人口。

談到佛教的系譜與宗派,有所謂的十三宗五十六派,包括奈良佛教系的華嚴宗、平安佛教系的天台宗與真言宗、法華系的日蓮宗、淨土系的淨土宗、禪宗系的曹洞宗與臨濟宗等等。

至於日本佛教的源起,一般認定是西元538年佛教公傳。另有一說是日本欽明天皇13年(西元552年),百濟的聖明王進獻佛像、經論、幡蓋,為佛教傳入日本之始。

禪宗東渡日本 鐮倉幕府推崇

自古以來,日本佛教的發展與其政治興衰有很密切的關係。奈良時代,在當時提倡「鎮護國家」的佛家思想下,僧人入朝廷當官的現象非常普遍。到了鎌倉幕府時代,因武士崇尚禪宗思想,禪宗遂得幕府政府大力支持,從此在日本蓬勃發展。

日本與古代中國關係密切,在平安時代(即中國唐代)有所謂的遣唐使,其中最有名的兩位大師-最澄、空海,當時奉命跟隨遣唐使到中國求法。回國後,最澄大師在京都比叡山創立日本天台宗,成為密教體系的創始人;空海大師則在高野山創立日本真言宗,主張三密加持,以正統密教自居。此二人被稱為「平安二宗」。自此密教在日本大盛,主要流行於貴族之間。

佛教從一千年的正法時期、一千年的相法時期,在平安時代進入了末法時期。此時日本佛教出現兩種現象:一種是認為本國固有的神明,其實是外來的佛菩薩的守護神,於是佛寺境內開始出現「鎮守社」(神社),而神社境內也有佛殿,即所謂的「神佛習合」思想。這種思想一直到十九世紀的明治維新時期,下達了「神佛分離令」,才有所改變。不過目前許多規模較大且歷史悠久的佛寺,還是可以看到神社、鳥居;例如奈良的東大寺、京都的清水寺。

另一種是對教理深奧且流傳於官僚與貴族間的天台宗與真言宗有所不滿,並且對現世感到不安;於是,深入民間、教義淺顯、提倡唸佛唱誦、寄望往生佛國的凈土信仰,便逐漸普及,以致後來產生了凈土宗、淨土真宗、日蓮宗與來自中國宋朝的禪宗…等諸多宗派。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宗,在日本的佛教史、文化史以及整個歷史發展上,均留下深遠的影響。日本禪宗的開山祖師-明庵榮西禪師,曾於13世紀(中國南宋時期)二度訪宋學禪,在中國受傳臨濟心印(編按:依《佛祖心印禪宗歷代宗師傳承錄》記載,明庵榮西禪師是禪宗第五十三代、臨濟宗十六代,返國後成為日本臨濟宗鼻祖);返回日本後,大興臨濟禪法,以「師父提問、弟子回答」的方式來探討禪法。

1223年,榮西禪師的再傳弟子希玄道元入宋,從學於天童山曹洞宗如淨禪師門下,回日本後,大力發揚曹洞宗風,強調曹洞宗乃釋迦牟尼佛以降、真傳的禪宗佛法,提倡「修證一如」(從修行中去實證、開悟),因此最重視「坐禪修行」(日本稱為「只管打坐」),這是日本曹洞宗的開始。

初期,榮西禪師在京都布教時,遭逢其他佛教宗派的抵制,於是尋求政府的保護與支持,從此就與幕府政權建立密不可分的關係。

幕府政權在鎌倉時代結束以後,又經歷了室町幕府和江戶幕府兩個時期。在長達約700年的幕府當政時代,日本禪宗曾隨著幾代幕府政權的興衰而消長。但總括來說,禪宗在幕府武士的支持和保護之下,得到了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故古時日本人有此一說:「日本禪宗是武士的宗教」,也與武士道的精神相呼應。

臨濟五大山頭 天龍寺領風騷

前面提到,日本有十三宗五十六派,單是臨濟宗在日本就有十四派:妙心寺派、建仁寺派、南禪寺派、天龍寺派、東福寺派…等,總稱為臨濟宗。

臨濟宗大本山天龍寺於1994 年登錄為世界遺產。

臨濟宗大本山天龍寺於1994 年登錄為世界遺產。

這次我們就從位於京都首屈一指的觀光勝地嵐山嵯峨、京都五山(註1)的第一位、在1994 年登錄為世界遺產的臨濟宗大本山天龍寺,來開始認識目前日本禪派系的兩大宗派之一:臨濟宗。

【註1】:京都五山是指京都五所著名的臨濟宗禪寺,包括天龍寺、相國寺、建仁寺、東福寺和萬壽寺。鎌倉幕府時代末期,仿照南宋的臨濟宗五山而來。

從天龍寺的發展史來看,禪宗在日本的萌芽、茁壯期,可說是時代久遠。平安時代(九世紀),嵯峨天皇的皇后橘嘉智子篤信佛教,創建了檀林寺,這是日本最初的禪寺。

但當時日本天台、真言二宗正盛,直指本心的禪宗不易推行,檀林寺廢絕,後來改建成為龜山上皇的離宮「龜山殿」。此為天龍寺的舊跡。

天龍寺腹地廣大,其建築群是引進中國宋朝禪寺的伽藍規劃。開基(創建者)是幕府將軍足利尊氏,開山住持是夢窗疎石國師。為了悼念駕崩的後醍醐天皇,於1339年將「龜山殿」改建而成。一開始名為「曆應資聖禪寺」,後更名為「天龍資聖禪寺」,到今日再簡化成「天龍寺」。

從室町時代(14世紀)到明治維新時期(19世紀),天龍寺共經歷八次大火。後來在歷代住持的努力下逐步復原,並從明治32年起,至昭和時期,陸續修復,並完成了新的伽藍建物,包括大方丈、庫裏、法堂、小方丈(書院)和多寶殿…等。明治九年,天龍寺正式成為臨濟宗天龍寺派的大本山。

淺談了天龍寺的創建史後,再看看禪宗寺院特有的建築物-方丈、庫裏、法堂和枯山水庭。

進入庫裏,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知名的達摩圖(日本稱達摩祖師為達磨大師)。這幅迎賓意味濃厚的達摩圖,係由平田精耕所繪,素有「天龍寺的臉」之稱。庫裏原本是禪宗寺院的廚房所在,後來演變為住持的住居。

再看質樸簡約卻氣勢恢弘的大方丈。天龍寺的大方丈是最尊貴的建築物,既是住持的辦公室,也是接待貴賓之處(不過現在改在小方丈接待)。大方丈曾在1864年的戰火中付之一炬,於1899年重建。

一般遊客來到這裡,一定不能錯過裡頭的壁畫「雲龍圖」。一般相信龍是佛法的守護神,這幅圖是畫家若狹物外生前(1957年)最後的作
品,與位在法堂天井上的「雲龍圖」不同。天井的「雲龍圖」是為了紀念夢窗國師逝世650年,由畫家加山又造於1997年描繪而成,但由於嚴重受損,目前寺方僅於指定日期(例如元旦、開山紀念日)才對外開放,且訪客須另外購票。

天龍寺多寶殿為宋朝禪寺的伽藍規畫

天龍寺多寶殿為宋朝禪寺的伽藍規畫

來到天龍寺,一定不可錯過「雲龍圖」壁畫

來到天龍寺,一定不可錯過「雲龍圖」壁畫

兩山借景之美 史蹟特別名勝

位於大方丈西邊的曹源池庭園,則是天龍寺有名的「兩山借景」景點,佔地1200坪,由夢窗國師晚年所作,屬於池泉迴游式庭園,也是日本第一個被指定為「史蹟特別名勝」的場所。

曹源池庭園是日本第一個被指定為「史蹟特別名勝」的場所。

曹源池庭園是日本第一個被指定為「史蹟特別名勝」的場所。

庭園的命名是從禪語「曹源的一滴水」而來。相傳是因為禪宗從達摩祖師傳承到六祖慧能大師而集大成,從此發展為臨濟、曹洞、雲門、潙仰與法眼等五宗。而六祖曾住在中國廣西曹溪,所以歸根溯源,禪宗的派別全都是來自曹溪的一滴水(意即禪的源頭、真髓),於是便有「曹源的一滴水」這樣的禪語傳下來。另外也有勸人要「飲水思源、珍惜一草、一木、一滴水」之意。

曹源池的中央有三段龍門瀑布,最上方是遠山石(觀音石)、中段是鯉魚石、下方是水落石。瀑布的左方還有坐禪石。從此以後,日式庭園無不受其影響,在地面廣披白砂石。石頭在日本禪宗是有代表意義的,石是禪修人的意志表現,也代表人要向環境學習,即「生活無處不禪」的意思。

在每個月(二月除外)的第二個週日早晨9點到10點,寺院境內的友雲庵都會固定舉辦免費坐禪會(初次體驗者亦可);另外還有八月的盂蘭盆法會、十月的達摩祖師忌、十二月的臘八節,以及除夕夜的歲末誦經活動等等。

如果造訪京都,不妨安排嵐山嵯峨一日遊:親臨天龍寺、看看經典的渡月橋、漫步在幽靜的竹林の道。亦可搭乘人力車或是觀光小火車,欣賞沿途的保津峽風光,午餐則可享用京都名物-嵯峨野湯豆腐料理。回程更可到京都的路面電車嵐電的嵐山站,泡泡免費的足湯,消除一天的疲勞。

天龍寺境內的「嵯峨野湯豆腐」以豆腐料理聞名於世

天龍寺境內的「嵯峨野湯豆腐」以豆腐料理聞名於世

使用京都著名豆腐老舖「森嘉」的嵯峨野湯豆腐套餐。

使用京都著名豆腐老舖「森嘉」的嵯峨野湯豆腐套餐。

無論宗教信仰是什麼,天龍寺都給人一種寧靜清幽的感受。如果是禪宗弟子,就更不能錯過這所登錄為世界遺產的名剎。來此一遊,可在小方丈靜靜地禪定,或是凝望向龜山、嵐山借景的曹源池庭園,慢慢體悟禪的精神;也可以在百花苑裡,散步、賞花;到龍門亭的篩月料亭享用「精進料理」(註2),讓這顆忙碌的心,悠閒緩慢地在天龍寺裡,享受美好的一日禪。

【註2】:精進料理一詞,自鎌倉時代從中國傳進日本,對主張「行住坐臥無一不禪」的禪宗來說,吃飯也是很重要的。當初主要是禪僧的午膳,現在各大禪寺的茶寮也吃得到;或是參加禪寺「一泊修行」(兩天一夜禪定營)時的晚餐。精進料理講究擺盤,因做工繁複,價位並不便宜;而且完全不使用動物性素材,意為遵守五戒之一的不殺生。是日本禪宗的代表性食物。

參考書目:

日本文化廳《宗教年鑑》
《日本佛教的宗派》
日經PB社《大人的佛教入門》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