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將取代傳統零售?市場仍在觀望   拿了就走!無人超市真的來了嗎?

新零售將取代傳統零售?市場仍在觀望 拿了就走!無人超市真的來了嗎?

文/曾華瑄 攝影/顏志倫
刊頭圖片來源/阿里巴巴官網截圖

去年,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向全世界宣告:「純電商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10年,即將是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的新零售時代」。今年6月初,法國歐尚集團和中國大潤發攜手合作,在上海街角打造一間「繽果盒子」,首創亞洲第一間24小時無人職守的便利商店。

繽果盒子內配備了「智能防盜識別系統」,在角落裝置監視攝影機,鏡頭後有人員監控,離店檢測區域則可通過讀取商品標籤內容,判斷手上商品是否成功結帳,營業至今尚無發生偷竊狀況。

令人扼腕的是,繽果盒子不到1個月就傳出歇業消息,對外宣稱「由於技術調試,暫時停運」,因為設備控管不良,在連續幾天超過攝氏35度的氣溫下,店內溫度竟然飆升至40度。

緊接著不到一周的時間,馬雲便在杭州購物節推出快閃無人商店--「淘Cafe」,類似於Amazon Go「拿了就走」(Just Walk Out)的概念,顧客在選購完商品後,通過「支付門」,像是機場海關通道,大約3至5秒,就會決定是否從淘寶帳戶中扣款。

這是淘寶網為了帶動商機的獨門新招,無人快閃店僅為期5天,業者運用限時行銷心理,民眾僅需註冊成為淘寶會員,手機設定小額支付功能,便可體驗無人商店的最新技術。

其實繽果盒子和淘Cafe,都是利用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業者在商品貼上RFID電子標籤,作為出口處進行資料傳送予以開門;只不過無人商店目前還處試水溫階段,「尤其現在中國法規還不夠嚴謹,所以開創時間相對來說會比較長」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分析。

Amazon Go:全球首家無人超市概念店

不同於馬雲的RFID識別系統,技術略高一籌的Amazon Go,實現長久以來消費者心中的願望,看似簡單的購物流程,潛藏精密複雜的資料庫換算,概括了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感應器融合(Sensor vision)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等技術。

當消費者從架上取走商品,攝影機會追蹤手部膚色、體溫,幫助系統確認是否為同一位消費者;貨架內建壓力感測版,進一步確認商品被移動的過程;接著藉由Alexa智慧集聲器,通過麥克風鎖定聲音位置,獲知顧客方位與動作。

最後大數據彙整資料,分析每一位用戶的習慣與偏好,進而調整貨物擺放位置,讓庫存量降至最低;同時針對客戶在商品上眼光停留的時間,雲端整合不同用戶群,喚起消費者感興趣的商品選項,進而達到精準行銷的目的。

早在2015年11月,亞馬遜就在西雅圖開設了第一家實體書店「AmazonBooks」,將購物體驗延伸至現實世界;亞馬遜重塑顧客對線上書店的印象,將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放上實體店面;實際上,有部分的消費者偏好於線上消費,另一部分的消費者則著重於店內親身體驗,進而對品牌文化產生黏著力。

AmazonGo位於西雅圖,靠近亞馬遜集團總部附近,目前僅開放給內部員工使用,坪數空間小於一般超市,主要販售飲料零食和現作餐盒;在正式開放前,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調整,比方說,群體客戶結帳的準確性。

在AmazonGo消費者可以直接把商品帶走

在AmazonGo,消費者可以直接把商品帶走,走出店門便會收到簡訊帳單。(圖片來源:Amazon.com)

Amazon Go:無人商店 台灣預計今年上市

在美國,除了主要城市外,大部分城市地廣人稀,民眾通常會集中於周末上超市,大量購買一整個月的食物,大排長龍的景象也常引起媒體關注,彷彿是業者聽到消費者的心聲,美國諸多連鎖量販店在出口,設置自助結帳通道。

就連亞馬遜的倉庫也暗藏玄機,內部建置機器人手臂移動貨物,不再會有員工因搬運貨物而扭傷背脊的情況發生,這些工作統一由機器人代勞,機器補貨加速上架流程;目前也正在開發掃描貨架、找尋商品,甚至能自行分類貨物、備貨的機器人。

日本則推出了「Reji Robo收銀機器人」,這是由Panasonic與Lawson超市聯手打造的產品,利用購物籃側面感應器掃描商品條碼,接著放置於指定櫃檯,機器便會自動進行結算,付款完成後,籃底會自動打開,商品就會掉入袋中。

另外,南韓的「Tesco地鐵虛擬超市」也是一項聰明的發明,一整片琳瑯滿目的投影購物牆,讓民眾利用返家等車時間,用手機掃描日常用品,而當消費者回到家,就會收到方才在地鐵選購的商品。

無人商店

左圖:美國許多連鎖量販店設有自助收銀機,顧客自行刷卡結帳,完成裝袋即可離開。
右圖:在韓國的捷運地鐵,乘客利用等車的閒暇時間,拿出手機採購生活必需品。(圖片來源:Bpaper)

業者以符合人性的發明作出發,打造出便利省時的購物通關。未來,不單是零售業人力結構會產生改變,就連基層工作也會被改寫,人工智能將提升我們的生活。在大環境的考驗下,或許年輕工作者應該要問問自己,自己能超越機器人的是什麼?

林建甫表示,電腦聰明是因為它跑得快,運算速度快,儲存成本低,而且容量無窮大;但人有極限、有溫度、有感情;不可否認,跟機器人打交道很無趣,還是要有人、有互動,機器不可能取代人,相反的,人也不可能取代機器,但可以藉由機器協助,改善生活遇到的各種情況。

當各國自行研發或引進無人商店時,一定會有人好奇台灣是不是也要跟進?「台灣人重視服務,便利商店樣樣包,無人商店不可能會這樣做」,林建甫秘書彭思遠進一步補充。

台灣是全世界超商密度排名第一的國家,實體店面連結整個互聯網體系,舉凡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問題,皆可在超商找到答案,提供國內外寄件、訂機票、高鐵票、活動票券、線上沖印文件、照片等便利服務,途中如果遇到任何問題,隨時可以請萬能店員協助。

或許有人好奇,無人商店目前體制尚未健全,台灣市場能接受嗎?「目前市場還在觀望,但是科技是往前走的,人也是往前走的,人們會逐漸習慣科技帶來的便利性」,林建甫解釋。

今(2018)年,台灣7-11將搶先開設全台第1家無人商店,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表示,無人商店目的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希望運用新科技,與消費者產生更多有趣互動;一邊做、一邊經營,透過實體運行檢視科技的可行性,看哪些部分可以利用科技改良,而哪些會是商店人員無法被取代的特質。

如同噓寒問暖無法被取代,往後的日子,強化服務高齡族群的送貨思維,藉此鞏固銀髮族市場;新零售崛起後,保留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業者也要重新思考科技跟新世代消費者之間的連結,持續追蹤消費者的全方位需求,並持續提供顧客與時俱進的便利服務。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