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宵 話平溪天燈文化

慶元宵 話平溪天燈文化

平溪放天燈,是平溪地區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北天燈、南烽炮」更是流傳已久的代表性民俗慶典。平溪天燈的習俗意涵,從古早的通報平安,演變到現今的祈福納喜,年年的元宵節甚至平日夜晚,都可見到一盞盞天燈冉冉升起,點綴平溪天空。從傳統天燈到天燈節慶,從鄉里民俗到國際性慶典,下個月的元宵節,不妨規劃一下假期行程,探一探平溪山城的天燈文化。

文、攝影/周倩漪

從小與孔明燈一起長大」,這是許多平溪人的共同記憶。天燈又稱為孔明燈,起源於中國的三國時代,古時諸葛孔明因為要傳遞軍情,而發明了天燈,也有傳說因天燈造型有如諸葛孔明的帽子而得名。在大陸福建省惠安、安溪一帶,施放天燈為舊有習俗,清朝道光年間,先民由福建移墾到平溪十分寮地區,將天燈習俗傳衍到台灣。

百年天燈史 原為通報平安信號

 「平溪天燈發源自十分寮。」平溪導覽協會理事長王瑞瑜說明。據老村長及當地耆老口述,清朝年間,十分寮地區經常遭到土匪騷擾作亂,尤其是在過年期間。由於地處山區,村民們疏散至山中躲避禍亂,等土匪離開後,留守在村中的壯丁,在夜間施放天燈作為信號,告知山間的避難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同時向村民通報平安。由於當日是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從此,每年的元宵節,十分地區的村民便以施放天燈的儀式,向鄰近村民通報平安,祈福慶祝。

「在平溪,放天燈的歷史至少有百年以上。」王瑞瑜說。王瑞瑜的父親年已八旬,王父小時候即看著長輩們製作天燈。早期施放天燈,是以家族和地方為單位,各個家族分頭製作天燈,各自施放,在村里各處燃起盞盞天燈,與現今集中於火車站或在廣場施放天燈不同。「平溪天燈上百年沒有曝光,直到民國76(西元1987)年,才由媒體登載而大放異彩。」王瑞瑜表示。當時報紙報導了平溪天燈,並舉辦「訂報紙送天燈」活動,放天燈民俗才漸漸為大眾知曉。

平溪天燈節 打響國際知名度

初期,平溪天燈節僅是平溪鄉十分寮地區的元宵節民俗活動;其後由鄉公所及地方自行舉辦節慶活動,新北市政府補助部分經費。1999年,新北市政府開始重視此具有傳統意義的民俗活動,擔任首屆平溪天燈節主辦單位,將天燈節擴大為全國性活動。西元2000年的跨年倒數,在平溪國中舉行的第1屆新北市平溪天燈節,吸引了3萬人次參加,高達18.98公尺(53呎)的巨型天燈冉冉升空,寫下金氏世界紀錄,打響平溪天燈節的國際知名度。

從此,放天燈成為每年元宵節平溪區熱鬧非凡的民俗節慶與文化活動。施放天燈的文化意涵,從早期的通報平安,到今日的祈福納喜。「到了現在,大家的心靈依然許願平安和祈求幸福。無論是家庭、事業、賺錢、健康,都能藉由天燈寄託希望。」王瑞瑜描述。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