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節氣變化 提升人體免疫力

利用節氣變化 提升人體免疫力

文/黃金龍博士(世界自然醫學大學整合醫學系教授)

自2020年開春以來,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而隨其在歐美也相繼爆發之後,人們開始擔憂,究竟這場浩劫何時才能結束。

相較於2003年SARS疫情的發展過程,兩者都是在前一年12月出現第1個確診病例;SARS因潛伏期短、死亡率高,疫情擴散速度較新冠肺炎緩慢,最後雖造成全球8000餘人感染,774例死亡,但都遠低於新冠肺炎。

從下方的SARS統計圖表可發現,當年全球疫情的高峰期出現在4月底,台灣則是在5月中旬;SARS最終於5月底得到控制,世界衛生組織(WHO)自6月起,陸續將各國從疫區除名,台灣因疫情發生較晚,也於7月5日除名。

2003年SARS疫情發展統計

上圖為2003年SARS疫情發展統計,從圖中可知,當年全球的高峰期出現在4月底,台灣則是在5月中旬。

反觀新冠肺炎,目前確診人數已比SARS多出200多倍,可見後續發展遠比SARS險峻。至於能否有效控制,除了氣候的幫忙,還需各國政府及人民共同努力。

其實SARS、新冠肺炎及流感的流行,與季節、氣候轉變有關──冬至前後,常會發現案例;進入農曆年前後,開始傳出疫情;到了清明節,疫情擴大;一直要到端午節後,氣候變暖,疫情才會得到控制。

順應四季變化 調節養生

古代醫家便發現人類疾病與四季變化的關係,老一輩甚至認為,「過節」即「過劫」,尤其在冬至、農曆春節、端午、重陽等重大節日前後,更是讓他們感到害怕。

據衛福部2010~2019年提出的國人死亡人數統計可發現,從冬至到來年的農曆春節後(陽曆12月至隔年3月),確實是死亡高峰期,尤以農曆年春節(3月)最為明顯。另外還有兩個高峰期,分別是7月(天氣最熱)及10月的重陽節(天氣轉涼)。

1至3月是死亡高峰期

從上表可知,1至3月是死亡高峰期,尤以3月(農曆春節過後)最為明顯。

從人體生理分析,氣溫過高或過低、氣候變化劇烈、早晚溫差過大,都容易使人生病,影響死亡率。對老年人來說,低溫更是致命殺手,只要寒流來襲,除了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外,消化道出血潰瘍、攝護腺肥大、痛風等發生率均明顯升高。

中醫對四季變化有不同的養生論述;春季稱為「發陳」,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節,天地富有生氣,萬物欣欣向榮,此時應早睡早起,可以散開頭髮、解開衣帶,使肢體舒展,或可在庭院漫步,使精神開暢,保持生機,心境則宜多施少罰;這是春季保養身體的方法。

夏季稱為「蕃秀」,是萬物繁密茂盛的時節,此時天地之氣相交,植物開花結果,人們應晚睡早起,多接觸日光,心情保持愉快,切勿發怒,使身體循環順暢,不僅精神外向,對外在事物也充滿興趣;這是順應夏季氣候的方法。

秋季是「容平」,萬物因成熟而穩定收斂,此時天氣清冷,應早睡早起,以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不使心神外馳;這是秋令保養的作法。

冬天「閉藏」,是萬物蟄伏的時令,水寒成冰,大地龜裂,此時應早睡晚起,等到陽光照耀時才起床,切勿操勞,使神志深藏於內,安靜自若,要避寒取暖;這是適應冬季氣候的方法。

中醫認為,四季變化是萬物生長的基礎,所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順從其根本。有智慧的人順行這個道理,「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所以中醫一直都有「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觀念,就是順應大自然陰陽變化的道理。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