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86設計公寓翻新重現

基隆86設計公寓翻新重現

基隆是台灣最早開發的城市之一,曾創造不少經濟價值。但如今,台灣第一條人工運河「田寮河」,因經年累月遭受產業及民生汙水不斷排放,竟被冠上臭水溝封號。因此「86設計公寓」決定推動「恢復水岸生活」概念,讓基隆居民重新向水而居。

文/蕭有涵
攝影/顏志倫
圖片提供/城心文化有限公司

耳邊傳來一聲聲緩慢的喇叭聲,伴隨著長笛鳴奏,彷彿在抑鬱中又帶著些許蒼茫;那是1958年的台語流行歌曲「港都夜雨」,教人聽了不禁想起基隆那陰雨綿綿、遊子四海漂泊的日子。

日治時期,基隆曾是台灣第一大港,周邊礦業發達,是台灣礦產的主要輸出港;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官兵眷屬進入、美軍駐紮,讓這座港口城市快速發展;但自80年代以後,因市內腹地狹小,加上鄰近港口競爭,基隆港的運輸量便逐漸衰退了。

走進基隆市區的海洋廣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開闊宜人的海港美景,幸運一點,還可看到停泊在港邊的巨型盛世公主郵輪,彷彿又重現當年「大船入港」的繁盛景觀。若從基隆港向內陸延伸,可見公寓建築、街道巷弄櫛比鱗次。由於基隆火山群和五指山山脈環繞市區,所以周邊隧道、高架橋滿布,方便民眾交通往來,讓基隆的市井風情獨樹一格。

基隆市政府為帶動基隆成為觀光市鎮,早早便已著手進行港口轉型,並推動都市更新計畫;尤其是「老屋翻新」,因基隆長期受限於公共設施的流動性不足,又缺乏創新動力,因而成為都更的重點發展項目,其中位於海洋廣場旁的「基隆東岸商場E-Square」,是都更的最佳案例,把過去容易在此聚眾滋事、吸毒打架的廢棄建物,改頭換面,變成具有經濟價值、商業機能豐富的商場。

不過,翻建大型商場,雖可刺激民生經濟,卻無法達到整體市鎮的空間活化效益;如何讓街角老屋在翻修後,創造出屬於自身的價值,才是都更的真正目的。

座落於田寮河末端的警察宿舍,是第一批被盤點的廢棄老屋,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再生基地「86設計公寓」,連結社區鄰里,推動水岸風光。

恢復田寮河水岸生活

水,主窄著基隆的民生和商業發展;並以獅球嶺為天然分界,劃分出港水系及河水系。清光緒34(1908)年,劉銘傳開工整治了台灣第一條人工運河「田寮河」;近年,國民政府又從東到西,興建了10座橋墩,串接水岸兩旁,使田寮河這條產業輸送系統的規模更加完整、便利。若深入當地,可發現基隆人對水資源的關懷和重視,更勝於其他縣市。可見此地人民與水的情感糾葛,實在難捨難分。

2014年,基隆市都發處處長徐燕興,盤點所有基隆市的公有宿舍,選定座落於田寮河末端的警察宿舍作為都更實驗處,因警察宿舍地處東明路86號,故取名為「86設計公寓」。老舊的警察宿舍1排4棟,1棟4層,1層1戶,共16戶;由於年久失修,房屋破損、漏水問題嚴重,早在2、30年前,居民便陸續搬出,更加速了房屋老化。

城心文化有限公司總監陳立儀表示,他們是86設計公寓第3批承辦商,負責基隆市府的老屋翻新計畫,早期先由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的師生進駐,進行周邊資源盤查,並對老屋施行基本的粉刷、修繕等工作;後來由都市設計學會承接,才確立了「再生基地」的發展方向。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