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磚博物館 鑲嵌百年記憶

台灣花磚博物館 鑲嵌百年記憶

若將時光倒轉100年,所謂的富貴會是什麼樣子?如果在現今的老建築裡看到花磚,不用懷疑,那一定是當年飛黃騰達的大戶人家;也許歲月會在滄桑而陳舊的老宅留下痕跡,但只要艷麗多彩的花磚還在,便不會遺忘它曾經有過的動人丰采。

文/蕭有涵
攝影/顏志倫、蕭有涵
圖片提供/台灣花磚博物館

回頭一睹台灣20世紀初的建築丰采,用「精采絕倫」4字形容,一點也不為過。300多年前,大批先輩從中國福建移居台灣,將濃厚的閩南、客家建築風情帶入這座島嶼;爾後日本殖民時期,傳統紅磚房又融入了歐洲巴洛克式的元素;轉眼100多年過去,台灣的建築樣貌隨著時代發展,激盪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19世紀中期,日本實行明治維新運動,除了效仿西方國家的船堅炮利,還吸收不少歐洲藝文之美,後來分別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戰事演進,順勢將這些西洋文化散布至亞洲各地。

1915年,花磚由日本傳入台灣,在當時,這可是數量稀少的舶來品,小小一片便要價不菲,是大戶人家才買得起的時尚物件,它猶如女子妝容上的一抹腮紅,點亮了整棟房子,即使現今傳統老屋早已殘破不堪,但花磚的姿態依然餘韻猶存。

然而到了1935年,二戰爆發,花磚的美好年代戛然而止;短短20年的時間,台灣就有1萬多座房屋鑲有花磚,但即使它再美麗、再有價值,也敵不過經濟發展的怪手,只見一棟棟老屋領著號碼牌,等著被拆除的命運,花磚的身影也終將消失。

花開富貴大宅院 曇花一現20

中國人一向講究安土重遷,能在家鄉蓋一棟屬於自己的好房子,是一個家庭畢生的追求。20世紀初,許多台灣人到南洋經商,在外地賺了大筆財富,但心繫家鄉的富商們,該如何向家人及鄉親詔告自己的成功?花磚,或許是最好的代言;他們會在家鄉重建原本的老宅院,並鑲上色彩紛呈的花磚,除了作為裝飾,更富有深層的寓意──當看見牆上的花開了,代表富貴也隨之而來。

台灣花磚博物館館長徐嘉彬表示,花磚不僅象徵財富、身分及地位,更展現了宅院主人的品味,是有錢人家不可少的裝飾物件。而台灣在花磚的使用規律上,也與其他地方大不相同,因為花磚本身具有防水特性,在歐洲和日本多半被當作功能性裝飾,用來舖設澡堂或牆壁立面;但台灣花磚價格昂貴、取之不易,有錢人家通常會聘請最好的工匠師傅,將花磚納入房屋整體設計考量中,除了鋪設在外牆立面,還會鑲嵌在梳妝台、高級茄冬木桌椅或舊式紅眠床上,成為藝術性相當高的裝飾品。

花磚是有錢人家不可少的裝飾物件

花磚是有錢人家不可少的裝飾物件,如鑲嵌在紅眠床(左)或梳妝台(右)上,不但使用多元,也極具藝術性。

另外,台灣花磚的圖案也從歐洲的古典花卉,衍生出在地樣貌,大量使用亞熱帶的水果、動物作為主題,而且不僅具裝飾用途,還極富寓意,例如蘋果代表平安、葡萄代表多子多孫、4隻蝙蝠代表賜福予你;對當時的農業社會來說,這些都是最美好的祝福。

徐嘉彬憶起大學時期,常與幾個朋友走訪各地古厝,並發現了這些老花磚,可是每每回頭再看時,這些老宅院早已不復存在;而花磚和建築一體成形,若是老房子不在了,花磚當然也灰飛煙滅。但反觀同樣也曾是日本殖民地、也有許多花磚建築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新加坡對鑲有花磚的建築,一律都立法保護,而馬來西亞的檳城和馬六甲地區,更是將花磚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不許拆建;可見台灣對於文化資產的保護遠不及其他國家,值得深思。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