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心理情緒 印心禪法提升正能量

疫情影響心理情緒 印心禪法提升正能量

Editors choice
「最近壓力好大!」幾乎已成許多人的口頭禪,無論工作、課業或人際關係等,都可能為生活帶來壓力,促使心理健康逐漸惡化。當壓力不斷增加、心理健康出現問題,除了看醫生,是否還可透過其他方式自我修復、保持身心健康?且看禪修多年的心理師怎麼說。

專訪/陳穎彥心理師(陽明醫院臨床心理師)
採訪整理/溫欣儒

今(2021)年5月,新冠疫情在台灣擴散,政府發布三級警戒,國人除了外出必須戴口罩、注意社交距離及空間人數外,企業公司也紛紛啟動居家辦公、分流上班的機制,甚至有些行業被迫宣布暫時停業;此外,教育部也實施停課不停學的方式,無論大人小孩都迫不得已必須待在家裡採遠端作業,讓不少人的生活受到衝擊。

然而,這種因居家辦公、足不出戶所造成的身心桎梏,使人們逐漸陷入深沉的恐懼及不安的思緒中,導致心理健康惡化,除了會莫名產生負面情緒,人際及家庭關係也受到影響。

在這樣的情況下,該如何維持身心健康?地球佛國總會特別舉辦「後防疫時代」線上講座,邀請陽明醫院臨床心理師、同時也具有多年禪修經驗的陳穎彥,告訴我們為什麼會發生心理健康惡化,並提供改善的方法。

疫情期間家暴爆增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在施行三級警戒初期(5月15日~5月30日),全台家暴通報量高達6816件,比起去年同期的5716件,增加了1100件,其主要原因是人們的情緒及生活壓力等因素增加,催化了家庭內部的緊張關係。

因受疫情影響,學生及上班族都需透過線上的方式上課及交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突然從面對面的互動模式,轉為隔著螢幕相處,於是便發生了溝通不良的人際問題;加上有的家長必須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還要定時準備三餐,增添不少要處理的事項及限制,致使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引發強烈的負面情緒及行為,促使家庭關係、親子關係拉警報。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孩子每天三餐都會問家長要吃什麼,導致家長不耐煩而對小孩發脾氣。「情緒的產生是由意識主導,但也與我們的『心』息息相關;」陳穎彥說,「因為心被汙染,所以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所謂汙染,就是為生活中所發生的大小事而煩惱、憂心,比方孩子吵鬧、工作很多、生活壓力或人際問題等。當心一旦被汙染,就會容易煩躁不安,甚至會對環境更加怨恨,因而造就不利於己的情境。

「這就如M型化社會的概念一樣,有錢的人會更有錢,窮人會更窮。」陳穎彥說。例如母親發脾氣,孩子就會哭,母親因此斥責孩子,漸漸地,孩子學會頂嘴、叛逆、反抗等;其他如夫妻、情侶、同事、同學等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心理不健康會引發生活的連鎖惡化。

陳穎彥提到,在三級警戒期間,到醫院諮詢、輔導的人數明顯增加,可見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除了奪走人們的健康、影響社會經濟,也波及到心理健康。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