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身心合一的人生態度

掌握身心合一的人生態度

文/謝璦竹

愛莎為了學好英文,痛下決心花了好幾萬塊訂閱線上學習平台,她相信,不需要出門就可以上課,而且老師看不見自己的線上學習環境,一定會讓自己覺得比較沒有壓力,能把英文對話學好。不過,兩年過去了,她所買的堂數還剩下一大半,竟然全都浪費了!

新的一年,也許你也會買一本新的日誌,在日誌裡記下今年的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規劃?很多人可能都有同樣的經驗,就是每年的目標都沒有達成。新的一年到了,有些人會繼續做規劃,有些人乾脆就放棄了,你是哪一種呢?

多年前有齣日劇《熟男還不結婚》,阿部寬飾演的男主角是一個40歲的宅男建築師,他的信條就是家是人際關係的禁地,任何人不准進去他家,他要在生活中留有一方不需面對人際交往的「淨地」。於是,他的家總是一塵不染,他最大的嗜好就是打掃完畢後,開最大音量聽古典音樂,或是用心做好一頓牛排後,獨自一人品嘗美味。

他曾對默默心儀的女性驕傲地說,不管有多忙,他都一定會確保家裡一塵不染,絕沒有「懶得做家事」的問題。因為家中永遠維持順暢、可立即使用的狀態,所以他能以最高效率完成工作。

家裡維持一塵不染,這是好事,然而,誠如男主角不敢面對的人際關係,是否我們心中也有一個不願面對的陰暗角落?家裡要打掃,心裡更需要打掃。

拖延往往因為恐懼

心理學家發現,拖延通常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因為恐懼。父母要我們念書考上好大學,長輩要我們趕快結婚,或是上司要我們下班前完成工作,這些人在我們心中代表著權威,為了反抗權威,展現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事,於是我們故意不去做這些被期待或交代去做的事,直到最後不得不做的那一刻。這種恐懼,源自對權威的反抗。

也有相反的情況,明明是自己很想得到的事物,一心想要做到最好,但我們卻一直拖延,最後因為時間不夠,功虧一簣,這種拖延,源自對完美的追求,害怕做不到,不敢面對真正的自己,把表現與自己畫上等號,只好用時間不夠作藉口。

如果害怕失敗情有可原,那麼,害怕成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有些事明明很簡單,只要開始做,很快就能做好,但我們偏偏不開始做,總是東摸一下,西摸一下。這種拖延,源自對他人期望的恐懼,不想要別人對自己期待過高,是對責任與信任關係的一種恐懼。

拖延,是我們為了為了讓自己舒服一點,不必去面對權威、責任與失敗等難以面對的事物。

心理問題都有腦神經系統的根源。我們的大腦已經設定了我們喜歡什麼、逃避什麼。

對一件事會不會拖延,涉及大腦前額葉皮質區(prefrontal cortex)與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的競爭。前額葉負責整合訊息、做出理性決策,因此,涉及長期目標規劃與自我管理的事物,都需要前額葉皮質區的參與。相反地,邊緣系統就像娛樂中心,掌管大腦的愉悅感。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