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育吠陀平衡風水火能量
依據印度的阿育吠陀(Ayurveda,生命的知識)理論,人可分為Vata(風能)、Pitta(火能)、Kapha(水能)3大類Dosha(體素),當體內能量失衡,可能會導致身心不適,此時若依體素搭配相應的植物精油,更容易讓人體小宇宙和大自然達成和諧一致、放鬆身心,重新回到平衡狀態。
夏秋蔬食人氣王「佛陀碗」 營養又飽足
據《Buddha’s Diet(佛陀飲食)》一書描述,佛陀碗的命名可能源自佛陀托缽,無論眾人布施什麼食物,佛陀都歡喜接受,這種「來自人民、方便取得,願意提供與分享的一大碗食物」的概念,演變成今日以根莖穀物為主食,搭配各式繽紛蔬菜及植物性蛋白,再淋上醬汁增添口感的佛陀碗。
AI取代心理諮商?人機協作促進心理健康
台灣出現首例ChatGPT成癮案例,患者透過ChatGPT創建虛擬情人,每日對話時間從半小時延長至4小時,互動次數多達600次,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許一般使用情況不像上述案例極端,但隨著AI使用越來越普遍,如何避免過度依賴AI造成人際溝通疏離,又能作為輔助心理健康的工具?
停止情緒內耗 找回身心平衡
內耗原本是指機器空轉,卻沒有相應的產能,運用在人的心理作用上,是指不斷地回想負面的事件,而造成心理的耗損。諮商心理師游心慈表示,內耗就像和自己的情緒打架,透過禪定及書寫練習,可以幫助轉移注意力回到當下,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消耗,設定合理的情緒界線(區分自己或他人的情緒)、自我接納,就可以成為更高效能的自己。
大地母親的贈禮 水晶礦石療癒心靈
身心靈療癒工作室Anix Soul Lib.創辦人、晶礦轉譯者地球媽媽表示,「每顆水晶礦石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水晶礦石是大地的贈禮,帶有清淨的能量,因不同的緣分來到每個人的身邊幫助你。」晶礦品牌蛋蛋の酒桃創辦人蛋蛋則建議,「可以依照個人的眼緣挑選。」
專注當下 培養幸福感
諮商心理師徐藝溶表示,維持幸福感有助促進身心健康,因為長期處於高壓或焦慮狀態,會使身體產生發炎反應,進而影響情緒及工作表現。她表示,提升幸福感的第一步,是先覺察、接納自己的情緒,並專注在當下,會更容易感受到自在、舒適,有勇氣面對挑戰。
春天「輕」時尚 骨架分析 穿搭更顯瘦
除了利用個人色彩分析,選擇適合自己色調的衣服,讓氣色更好,還可以進行骨架分析,找出骨架類型,挑選適合身形的衣服,揚長補短,不需減重就能達到顯瘦的視覺效果。依據每個人天生的骨架、肌肉和脂肪分布等進行分析後,歸類為直筒型、波浪型、自然型3種類型,並依此選擇適合自己的衣著設計及材質。
一個人的冒險 女子獨旅正夯
受惠於科技與資訊的進步,降低了獨旅的門檻,不少女性成為獨旅的愛好者,不但能暫別家庭、工作的繁忙,享受自由時光,還能重新看到自己。獨旅達人施淑芳鼓勵每位女性都可以嘗試獨旅,有助療癒身心,並培養獨立及勇氣。
鍛鍊逆境商數 增加核心競爭力
知名投資銀行高盛駐紐約副總裁弗拉托(Natalie Fratto)曾說:「在競爭激烈的時代,智商只是最低要求,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AQ)才是獲得成功的關鍵途徑!」如何提升逆境商數?楊順翔表示,可以從控制、責任、尋求支持及持續性4個方向著手。
提升聲音形象 為表現加分
不論是與客戶面對面洽談,或是拍攝影片與觀眾互動,哪些聲音形象更能留下好印象呢?劉慧恩指出,聲音是否有元氣、有活力、有親和力,能不能展現出自己的專業、符合自身的身分地位,是很重要的,可以在職場及生活中,讓人留下好印象,拉近彼此距離。
做好能量管理 保持最佳狀態
時間有限,如何保持能量在最佳狀態才能讓工作事半功倍?不只要做好時間管理,更需要管理好自身能量。近年,不少公司開始注重員工的身心狀態及工作效能,比如Google員工被要求要「管理好能量」,以提升生產力。只要透過覺察、適時補足能量,在職場上就會有更亮眼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