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有機島 台灣還要等多久?
有機運動推行20餘年,台灣的有機覆蓋率卻不到1%,面對極端氣候、人口暴增、環境劣化的挑戰,有機農業附加的環境效益有其必要,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健康也不能放棄。如何突破既有困境,加緊腳步邁向有機島?我們沒有另一個20年可以等待。
心靈之光洗滌毒害 高牆內的生命奇蹟
財團法人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特地與法務部合作,在台北、桃園、龍潭、台中與彰化監獄,針對煙毒受刑犯開設「禪修解毒班」。三位來自不同學校的教授,因為同樣的信念,投身監獄輔導行列。在「禪修解毒班」中,他們目睹了學員的蛻變與成長,也見證禪修的不可思議。
禪修解毒 才能徹底斷除毒癮
悟覺妙天禪師曾說:「煙毒收容人的『身癮』大都已由戒毒所去除,但卻沒有根除他們吸毒成習的『心癮』,一旦回到社會,再犯率很高。所以必須設法去除其『心癮』,才是最根本的『解』毒辦法。」
國人道德差 政府沒擔當 國土保育難解
山坡地種菜影響水土保持的道理人人都懂,為什麼山上的高麗菜依然愈種愈多?退耕還林的政策下,卻造成「緩坡地退耕,陡坡地使用變本加利」的荒謬現象;產業轉型退場知易行難,如何透過政策引導銜接,分別對治大型集團及獨立農民?政府應積極提出對策,並嚴守立場,莫讓隨政策上山的農民成為代罪羔羊。
社區園圃 種出鄰里好關係
都市農耕有許多方式,開闢社區共有的園圃,除了自己種菜自己吃以外,更能促進居民的交流互動,串聯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是進行食農教育的最佳場域。但城市中處處是污染的環境,如何選擇,才能避免自耕自食還是吃進了毒?
不能只有海鮮文化 打造永續海洋文化
海納百川,如萬物之母,但海洋資源並非取之不盡,一般民眾如何聰明選擇海產,培養親海、知海、護海的情操;相關業者如何提高單位均值,或配合在地環境資源轉型,在責任漁業及資源管理上接軌國際,值得各界共同研商、督促並落實。


在法務部觀護人協會理監事會議上,獲得法務部檢察署檢察長楊治宇親自頒發觀護績優獎狀-389x389.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