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韓大選落幕 中美歐經貿合作趨緊密

法、韓大選落幕 中美歐經貿合作趨緊密

親歐派馬克宏贏得法國總統大位,歐盟避開分裂的危機,但法國經濟問題與歐盟問題何解?是否剛上任即成為跛鴨總統?韓國迎來政黨輪替,對外卻面臨北韓核武,對內面臨財閥改革的難題,兩位新總統的任務都不簡單。

文/陳昊安

法國大選由中間溫和路線的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勝出,歐盟各國鬆了一口氣,歐元大漲,但緊接而來的國會大選卻陷入混沌不明的狀態,單一選區多數制的選制對於沒有政黨奧援的新政黨不利,雖然馬克宏創立的年輕政黨「共和前進黨」(原「前進!」黨)積極在各地招兵買馬,但狀況似乎並不樂觀。

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卓忠宏分析,有3種可能的情況:前進黨拿下過半席次,是最理想的狀態;社會黨或共和黨等傳統大黨拿下過半席次,這種共同治理的狀況法國已頗有經驗,並未造成政治動盪;另外,沒有任何政黨過半,就看馬克宏如何合縱連橫,以聯合執政的方式遂行政策,恐怕得費一番工夫。

法國過去就是歐盟支持者,馬克宏也支持歐盟,但同時支持溫和的改革,包括「多速歐洲」(multi-speed Europe)(註)的論點,以及人權、環保等進步議題的推展;初上任即火速前往德國拜訪,與德國總理梅克爾共商歐盟經濟改革的大計。

註:「多速歐洲」指容許歐盟成員國以不同的腳步加強整合,有意願的國家可在安全、稅務等領域加速一體化,過去德、法及義國領導人都贊同,但也有部分國家表示疑慮,認為未加入整合的國家會遠遠落在後面。

事實上,法國的影響力已不比當年。在進入歐盟前,德、法經濟實力相仿,近年來法國經濟實力下降許多,甚至被英國超越。歐盟是一個區域經濟整合的經濟體,經濟實力下滑也導致法國的影響力下降,除了南歐國家因為歷史及地緣因素,意識形態近似,會先拉攏法國去與德國談判,或支持法國的意見,稱為「南歐國家的團結」。

一帶一路與容克計畫 中國積極布局歐洲

法國內部失業率居高不下,亟需經濟結構的改革,也是馬克宏出線的原因之一,民心思變,法國人民願意給經驗不豐的候選人機會,也搭上第三勢力興起的時代列車。卓忠宏表示,新媒體的蓬勃發展造成宣傳及意識型態改變,選民結構也有所改變,歐債危機造成極左派興起,移民問題造成極右派興起,但除了希臘以外,極端政黨還沒有在任何一個國家獲得實質的執政資源。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