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臨濟祖師 ━ 義玄大師 不喝不開悟 不打不成才

禪宗臨濟祖師 ━ 義玄大師 不喝不開悟 不打不成才

義玄向其師黃檗禪師參問「達摩祖師傳了什麼佛法」,黃檗禪師聞言,二話不說,一棒便打了下來;義玄三次發問,三次皆遭棒喝…

文/童怡婷

兩千五百年前,世尊在靈山法會上拈花示眾,全場只有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當下便將佛心印傳給了尊者;這就是禪宗傳承的開始,而迦葉尊者也成為西天禪宗初祖。

後來,迦葉尊者又將佛心印一代代地傳下去,傳到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祖師,東來中土弘法,是為中國禪宗初祖;爾後又遞傳至六祖慧能大師。

慧能大師門下悟道者共四十三人,各化一方。佛心印在中土傳承一千五百年,未曾斷絕。

中國禪宗自六祖慧能大師之後,法脈開展為「五家七宗(五門七派)」,所謂「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分別是臨濟宗、溈仰宗、曹洞宗、雲門宗與法眼宗。前三宗建立於晚唐,後兩宗出現於五代。至北宋,臨濟宗又分為楊岐、黃龍兩派。

到了南宋孝宗時代,潙仰、法眼、雲門三脈先後斷絕,曹洞續傳至日本;直到晚清,中國依舊是臨濟、曹洞並傳時期,惟因臨濟宗的聲勢較大,故有「臨濟兒孫滿天下」之美稱。

義玄訪道 師承黃檗

14-世紀由曾我蛇足所繪的臨濟義玄祖師法相。(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4世紀由曾我蛇足所繪的臨濟義玄祖師法相。(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臨濟宗創始者為義玄禪師,其法脈上承南嶽懷讓、馬祖道一、百丈懷海至黃檗希運。

最讓世人印象深刻的是,義玄禪師曾以「逢佛殺佛、逢祖殺祖、逢羅漢殺羅漢、逢父母殺父母」的名句,教導弟子要破除一切相;與臨濟四十八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所傳「禪宗十大法印」之第五條:不被幻相所使,同出一轍,都是要弟子能夠離相修行,而不執著、拘泥於「相」。

義玄禪師為唐代曹州(今河南省)南華人,俗姓邢。自幼聰明穎悟,超塵脫俗,與眾不同,志向高邁,負出塵之志。直到出家落髮、受具足戒,開始精心研究戒律,廣泛探究經論,不久,因感嘆這些學問不過是「濟世之藥方也,非教外別傳之旨」,於是行腳四方,尋找明師。

義玄起初來到江西,到黃檗禪師的門下參禪,因修行態度純粹專一,而深受首座(輔佐住持的大和尚)讚嘆,認為他氣宇不凡,雖然年輕,卻與眾僧不同,便問他道:「你可向黃檗禪師參問過?」義玄回答:「不曾參問,也不知該問什麼。」

於是,首座便鼓勵他去參問黃檗禪師「何謂佛法真實義」。義玄依其所示,逕往詢問,曰:「達摩祖師從西天來到中土,傳揚了什麼佛法教義?」沒想到黃檗禪師一棒便打了下來;就這樣,三次發問,三次皆遭棒喝。

義玄感到很氣餒,故向首座告辭:「承蒙您的厚愛,鼓勵我去參問。然而我三次參問,都遭禪師賜棒。義玄只恨自己資質駑鈍,不能領悟真義。今日暫且告辭,行腳西方。」

首座聽了以後,便告訴黃檗禪師:「義玄雖是後生,卻相當奇特,若他前來辭行,盼禪師方便給予提攜。」

隔天,義玄來向黃檗禪師辭行,禪師指點他去參問高安灘頭的大愚和尚。

不久,義玄來到大愚和尚處,大愚和尚問他:「黃檗禪師是怎麼教你的?」義玄回答:「我三次參問達摩祖師從西天來的意旨,三次皆遭棒打,不知自己錯在何處?」

大愚和尚說:「這黃檗真是老婆婆的菩薩心腸,他如此為你撤除困頓,而你居然還在尋覓過錯,不知恩謝!」當下,義玄才恍然大悟:「原來佛法是如此直接明瞭啊!」

於是,義玄再返回黃檗禪師處,跟隨禪師修行,直至接受印可、得其傳承。

宗風剛烈 門下興隆

唐宣宗大中八年(西元854 年),義玄禪師北上至鎮州(今河北省正定縣),應趙人之請,在臨近滹沱河邊的「臨濟院」擔任住持,弘揚黃檗希運禪師所倡之「般若為本、以空攝有、空有相融」禪宗法門,而大張於天下,故後世稱之為「臨濟宗」。

爾後更在這裡建立「黃檗宗旨」,堪稱一代宗師。

位於中國河北省正定縣臨濟寺澄靈塔的臨濟義玄祖師舍利塔。(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位於中國河北省正定縣臨濟寺澄靈塔的臨濟義玄祖師舍利塔。(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義玄禪師設「四喝、四賓主、三玄三要、四料簡」等機法接引徒眾,更以「機鋒凌厲、棒喝峻烈」的禪風聞名於世,故有「臨濟將軍」之稱,獨出一家,成為臨濟宗祖師。

義玄祖師並不主張讀經、唸佛等方便相法,而是要求弟子當下頓悟,開悟本有清淨自性,此為繼承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以來之「頓悟」修行法門。祖師引導弟子開悟的方法,常以言語或棒喝法教化之,成為臨濟宗一大特色。

例如《臨濟錄》中所記載:「上堂,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豎起拂子,僧便喝,師便打。又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亦豎起拂子,僧便喝,師亦喝。僧擬議,師便打。」

其實祖師棒喝的目的,是要弟子重新反省:為什麼問「佛法大意」。這並非是弟子問的問題有錯,而是問題本身就錯了。

義玄祖師認為,要認識或開悟佛法真理,不能用意識來思維;所以當弟子用意識問「佛法大意」時,他才會對弟子施以棒喝,希望弟子能夠跳脫意識思維,了悟佛法本在自心之中,而佛性是不假外求的。

祖師接引教化後學,每以斥喝顯大機用,所謂「不喝不開悟,不打不成才」,雖然宗風剛烈冷峻,對參禪行者極為嚴苛,但門下卻十分興隆,學人眾多,實為中國禪宗五家中,最盛行、也是傳承佛祖心印重要宗派之一。

應機教化 頓悟自性

若要再更進一步地剖析義玄祖師對佛法的見地,以及他教化弟子的方法,可從《臨濟錄》這本書中一窺堂奧。

《臨濟錄》是一部記載義玄祖師思想、言行的語錄,由其弟子三聖慧然纂集、興化存獎校訂而成,在禪宗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與價值。

義玄祖師有所謂「四料簡」、「四賓主」之應機接眾的教學方法,簡述如下:

◎四料簡

「料」是指衡量;「簡」則是選擇。「四料簡」是義玄祖師根據弟子的素質及根器,採取不同的教化方式,進而去除弟子的我執與法執,使其當下開悟,並藉此檢驗弟子的根器。

◎四賓主

「四賓主」是臨濟根本思想之一,旨在以「四料簡」提示禪機。「四賓主」是透過師徒之間的問答,來測試對方對佛學的見解,以及是否開悟。內容可依師徒的修行程度,而將相互參問的情形,分成以下四種情境:

1. 賓看主:
此為弟子程度高於師父,又故意請師父解說,師父不知其意,還裝模作樣,故意解說,等於是上了弟子的當,還不自知。亦即弟子能透知師父的機略。

2. 主看賓:
與「賓看主」恰恰相反,為師父程度高於弟子,故隨弟子的問答而去其執著,然弟子卻不肯放下自己的執著。亦即師父能透知弟子的內心。

3. 主看主:
指師徒兩方程度相當,互用機鋒激發彼此,互相解說。即具有禪機禪眼者相見。

4. 賓看賓:
弟子帶著執著,而師父也不能識出其病所在,說了一番玄言玄語來搪塞,弟子也無法分辨,卻帶著虛幻的滿足而離開。即不具眼目之兩者相見。

義玄祖師的「四料簡」與「四賓主」,是因應弟子的根器而施予不同的教化方式,其最終目的,都是要修行者當下頓悟本自具足的清淨自性。

換句話說,臨濟宗強調的是,自性本自具足,能生一切萬法,故修行不須向心外求佛、心外求法,只要能夠「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人人皆可一世成佛。

臨濟宗脈 落地生根

義玄祖師在唐咸通七年(西元866 年)丙戌四月十日,將入涅槃時,傳下傳法偈曰:「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秉,吹毛用了急須磨」,偈畢即坐逝。天子敕諡「慧照禪師」,並賜予「澄靈」的塔號。

在義玄祖師的眾多弟子中,以興化存獎與三聖慧然二人最為出色。祖師涅槃後,嗣法者共二十二人,皆為宣揚祖風之佼佼者。

臨濟護國禪寺

位於台北市圓山西麓的臨濟護國禪寺,始建於1900年,完工於1911年,1912年6月21日舉行落成佛像安座大典,由當時日本派駐第四任台灣總
督兒玉源太郎開基,林本源捐地,梅山玄秀(梅山得庵)禪師開山,是台灣唯一冠以護國之名的佛寺。

日治初期,來台弘法佈教的宗派中,以禪宗的曹洞宗與臨濟宗(妙心寺派)最為積極。臨濟護國禪寺屬於佛教禪宗分支-臨濟宗妙心寺派,山號鎮南山(山為日本寺院稱呼),為日本佛教於台灣宣教的重要場所。

臨濟護國禪寺承襲日本伽藍的仿宋式禪寺格局,大雄寶殿為木結構之重檐歇山頂式建築,供奉釋迦三寶佛;另有鐘樓門,同為現存台灣日治時期木構式建築中,興建年代最早的代表,目前已被台北市政府列為國家古蹟。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玉門街九號
交通: 臺北捷運淡水線圓山站下車後,沿玉門街步行即達。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