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肆虐 非常時期多補充維生素C

新冠肺炎肆虐 非常時期多補充維生素C

Editors choice

文/吳德強(中山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趙詠珍(專欄作家)

1910年10月25日,大陸東北的滿洲里首發鼠疫,11月8日即傳至北滿中心哈爾濱,抗疫指揮醫生是馬來西亞華僑伍連德,1905年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他排除眾議,採用隔離法,才抑制了發展。

當年的鼠疫疫情如江河決堤般蔓延開來,不僅橫掃東北平原,甚至還波及河北、山東等地。儘管事件已過去百餘年,但對許多研究者而言,那場襲捲6萬餘人性命的災難仍具歷史研究性。正是那場鼠疫抗爭,真正揭開了近代中國最早的科學防疫工作序幕,它在組織管理、防疫措施、醫療救護、防疫檢疫等方面,都留給後人許多值得借鑑的經驗。

另外,自14世紀1347年起,一場致命的瘟疫侵襲了整個歐洲,人們把這場瘟疫稱為黑死病(The Black Death),也叫做鼠疫,它奪走了30~60%歐洲人口(2500萬條人命)。所以在抗生素未發現前,人類的壽命不但不高,而且常常處於罹患危險傳染病的狀態,而這種透過口沫、人傳人的瘟疫,都是來勢洶洶。

新冠病毒潛伏期可達24天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一般稱為武漢肺炎)的病徵中,發燒的比例最高,將近有88%;其次是咳嗽,約68%。然而就診時,有發燒症狀的病患人數卻不到一半,約44%左右;只有極少數的病患有腹瀉及嘔吐的情況。

另外有2成5的病患至少罹患一種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阻塞性肺病等。而病例研究也指出,新冠肺炎的平均潛伏期為3天,但最長可達24天。

隨著疫情擴大,醫療專家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了解也愈來愈多。在臨床特徵上,接受肺部電腦斷層掃描檢查的病患中,超過76%有肺炎症狀,包括毛玻璃狀陰影(占50%)和兩側斑片狀陰影(占46%);高達82%的患者出現淋巴細胞減少,36%的患者血小板減少。另外,將近34%的患者白血球數量較少,顯示有感染症狀。

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是以注射靜脈抗生素為主,其次是氧氣療法、奧司他韋(Oseltamivir)抗病毒藥物療法和機械性通氣療法;並有重症病患使用葉克膜。

新冠肺炎最近的病例研究顯示,7成以上的病患肺部都有陰影異狀,住院期間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肺炎,其次是急性呼吸道疾病和休克。

中國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表示,根據病情發展的情況看來,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約為2.7%,患者大多為中老年人,死亡率比一般流感高,但遠比SARS或H7N9、A型流感為低。鍾南山也說,新增的病例若開始減少,就是疫情趨緩的好現象。

在以往幾乎會致命的傳染病──肺結核,各國政府的對治政策是把建築物墊高,這是避開臭氣的好方法,而且鋼鐵等材質可在美感上有所突破,讓建築物的外觀變得光滑又潔淨;像這些都是拜肺結核而改變的。

另外,為了讓陽光和新鮮空氣能夠進入屋內,便把老舊、惡臭、潮濕的建築物夷為平地,另蓋新的建物(大陸武漢南華生鮮市場不但賣海鮮,還賣野生動物,不但環境惡臭,且孳生細菌。像這些不明來歷、捕捉後殺生來吃的野生動物,身上大都藏有許多人類不知道的細菌,若吃進體內,很容易造成感染)。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