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改現況篇】基因改造作物安全嗎?
儘管台灣不允許種植基改作物,但市售食品卻充斥進口的基改原料,因為台灣每年進口大量的黃豆和玉米,其中近9成是基因改造作物。但基改作物爭議多,尤其民眾憂心因此暴露在未知食安風險中…
學校教育宜實施宗教與心靈教化
學校教育如果不要拘泥於排斥宗教,而能容納各種宗教的教義於學校教育的品格教育之中,相信我們培養出來的下一代,將更懂得包容尊重,更有民主法治涵養,民主在台灣也一定能走得更穩,地球佛國與世界和平也就不遠了。
【每個霸凌都是傷痛】防杜網路霸凌,上網要有禮
隨著網路使用率升高,網路霸凌有可能愈來愈嚴重。禁止使用不等於預防,懂得事前教育才能真正阻止霸凌。回歸根本來教育孩子,要有效防制網路霸凌,建議青少兒必須要學會自我管理、控制上網時間,並提升相關網安素養。
【每個霸凌都是傷痛】職場霸凌,切莫輕忽
職場霸凌常透過冷落、敵意、輕視、排擠、威脅、侮辱、背後造謠、重要訊息不傳達等不易被察覺的方式,受霸凌者更需站穩自身立場,再設法求助和投訴,公司最高層亦應表明反霸凌的態度,正視霸凌問題,營造友善健康的工作環境。
老師是志業 基層師盼恢復師範教育法
教育部砸大錢,宣布「生生有平板」計畫,不過,基層教師對這個政策未必領情。基層教師認為,教育現場最迫切的問題不是考招改革,不是設備升級,而是重新喚回尊師重道的文化,恢復《師範教育法》,並強化情感與品德的教育。否則,老師已淪為職業,不再是志業,學生也將成為功利主義與享樂主義的犧牲者。
國民法官新制 摸著石頭過河
研議30餘年的人民參與審判制度即將上路,目前國民法官新制正緊鑼密鼓地進行模擬法庭。新法主要師法歐陸法系的參審制,職業法官與國民法官將合審合判,且由於卷證不併送新制,法官們審前看不到證據,將帶來審判的巨大改變,正如司法院長許宗力所言:「我彷彿已能聽到其發出的隆隆聲響了。」
首重溝通 雙語教育≠全英語教育
兵荒馬亂中,2030雙語國家政策2021年正式起步了,其中,雙語教育是主力。不過,自2018年宣布政策至今,相關師資的培育遠未到位,儘管很多學校各顯神通做雙語,但基層教師難免焦慮。
【食安問題何時休—排毒保健篇】食安危機,排毒已成顯學
多喝水、多吃新鮮蔬果有助於排毒,遠離生病,本篇整理出10種排毒效果佳且易取得的蔬菜,給予讀者補充膳食纖維參考。中醫強調醫食同源,依據體質對飲食作調整,作息順應經絡運行,並提供穴道按摩法,平時按壓穴道,有助於通暢筋絡,達保健之效。
因應歐盟碳邊境稅 免費排碳時代過去了
「趕快去加油,明天油價調漲!」看到新聞很多人會去排隊加油,不過,便宜油價的時代恐怕將一去不復返。未來,所有運輸工具都要支付排碳費用,電動車雖然不用油,但電力生產過程同樣要使用石化燃料,因此也會間接付碳費。進一步說,所有產品的製造過程都會排碳,免費排碳的時代已經過去。
房市漲勢仍難歇,置產、贈予可得精打細算
為抑制炒房,房地合一稅與實價登錄兩個2.0自2021年7月起實施,期間又碰上疫情重燃,看屋人潮一度急凍,但6月起房市已扭轉先前量縮情勢,轉為量價齊揚,據業者表示,主因歐美經濟疫後復甦,加上量化寬鬆帶來的資金行情,需求與營建成本雙漲。展望今明兩年,從土地成交量觀察,房價漲勢短期內可能會持續。
【國家級鐡道博物館─博物館大觀】博物館永續經營關鍵在「人」
不論是靜態保存展示為主的鐵道博物館,或者動態保存的博物館鐵道,永續經營關鍵在人力資源,可參考英國、澳洲、日本案例,妥善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