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岳霖創業 致力陶藝媒材創新
山雨林陶藝工作室主理人楊岳霖說,「手作帶給人們的溫度是任何AI無法取代的。」禪修多年的他,從製作陶藝的過程中悟出人生哲理,也在授課時結合靜心體驗,帶領學員專注當下,透過觸碰陶土,連結大地及大自然的力量,從中感受寧靜和諧。
樂嘉韻用音樂療育自閉兒
音樂治療師樂嘉韻曾在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擔任志工,後來赴英國學習音樂治療教育,2009年在台北成立Lohmuzik樂音樂藝術治療教育中心,15年來,透過音樂療育幫助許多泛自閉症的孩子,從缺乏口語表達能力,到順利融入社會生活,打開人生的另一扇窗。
覺妙群明開悟習性落盡
釋迦牟尼佛救世基金會草屯禪修會館負責人覺妙群明入門禪修28年,初入門時,是因為醫生宣告他瀕臨洗腎的邊緣,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情姑且一試,沒想到,入門至今不但健康完全恢復,整個人更改頭換面,從一個霸氣的創業老闆,成為一個虛懷若谷的修行人。
一位美國同修的禪修心得
我遇到一位朋友介紹我禪修,生活開始發生變化。一開始,我很不知所措,多虧有會說英語的師兄姐協助,我才能夠慢慢學習。禪修會館有一本中英翻譯、悟覺妙天師父開示的《禪坐入門》,提供了許多修禪定的指導。雖然不能完全明白上課的內容,有時還會感到困惑,但我環顧四周,看看其他人都很享受禪修,這給了我一種平靜的感覺。
胡靜諭勇於超越自我 蛻變新生命
曾受憂鬱症所苦的胡靜諭,因為踏上禪修之路,淬鍊出生命力與造化力,不僅幫助她扭轉憂鬱,也在職場上勇於超越自我。因為她不懈的努力以及禪修的助緣,成功從國中英文教師跨越到科技業,獲得理想的生活。
護國產業科技人 印心禪法護身心
在台灣,有許多高科技人才禪修印心佛法、印心禪法,本刊特別邀請身處台灣「護國產業鏈」、同時具多年禪修經驗的4位科技人,分享所處的科技產業環境概況,以及面對常態性高壓工作,他們如何透過禪修和禪定找回身心平衡,讓工作、生活事半功倍!
產險主管謝良瑾堅定禪修 工作效率增3倍
任職產險公司副總經理的謝良瑾,在一般人的想像中,應該是氣勢逼人的社會菁英,實際和她接觸之後,發現她是一位溫暖親切的非典型主管。禪修27年的累積,讓謝良瑾即使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下,也能保持身心平衡,雖位居要職,謝良瑾無意追求名利,而是將禪修當成生命中的第一要務,發心擔任禪修會館義工及師資,致力將禪推廣給更多有緣人。
廖元鵬3個月考上公務員
公務員工作穩定,吸引許多人報考,但僧多粥少,去(2022)年高普考平均錄取率僅8.99%。目前任職於雲林縣褒忠鄉公所的廖元鵬很幸運,因為禪修訓練的專注力,讓他在3個月內順利考取公職,考取後並發揮禪的精神力,給予民眾親切溫暖的服務。從學生時期開始,禪的精神便潛移默化地引領著他,即使面臨各種挑戰,也能以定力超越。
清淨身心負能量 禪修嘉惠科研人
有位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第一次參加體驗禪,就有非常好的感受。「練習呼吸沒多久,眼前就出現一片遼闊大海,雖然閉著眼,卻感覺左邊愈來愈亮,一會兒又彷彿到了山上,感覺很清涼,很舒適。」另有同仁分享,下午上班容易打瞌睡,但自從他中午練習靜心禪坐後,就變得精神十足,做起事來更專注。
龍昭蓉追隨自性的呼喚 轉病苦為豐收
龍昭蓉專職弘法以前,一直在成衣業工作。成衣業原本已是夕陽產業,前景並不理想。在禪修約一年半後,她順利找到一家上市服裝製造公司的工作,擔任業務部副理,不但收入轉豐,還有配股,更讓她感恩的是,禪修也扭轉了家運,原本一家人從來不曾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如今不但家人感情和睦,而且家人的事業發展都十分順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