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痛風 強化脾腎 去濕清熱洩濁通絡

治療痛風 強化脾腎 去濕清熱洩濁通絡

中醫認為,痛風發生主為脾腎功能失調,此與遺傳、體質、飲食、外感、環境、勞倦等因素有關。其治療方式,以活血化瘀、補益肝腎及利水除濕為主。

文/高毓霠

唐朝人稱痛風為「白虎病」,因為痛風發作時像是被白虎撕裂啃噬般的疼痛。而元代朱丹溪的《格致餘論。痛風論》也曰:「痛風者,四肢百節走痛,方書中謂之白虎歷節風症也」。

脾腎功能失調所致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吳建東指出,痛風病變在筋骨關節,其本在脾腎,皆由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脾腎功能障礙所致。尤其當本身先天稟賦缺陷,或是年老體虛,又嗜肥甘厚味、酒醴無度、勞倦失調、損傷脾腎,導致脾失健運、升清降濁無權;腎失氣化,分清別濁失司。

食膏粱厚味、內生濕熱、痰濁凝結、氣血不通會造成痛風生成。醫學上證實,痛風與尿酸過多息息相關,而中醫理論中,尿酸過多屬「痰濁」、「濕濁」,病因就是因為脾腎功能失調。

其中,脾的運化功能有缺陷,導致痰濁內生;腎分清泌濁功能失調,則濕濁排泄量少緩慢,以致痰濁內生。此時若再加上酗酒、暴食、勞倦過度或關節遭受外傷,會促使痰濁流注於關節、肌肉,造成氣血運行不暢而形成疼痛,也就是痛風關節炎。

此外,吳建東也指出,有時反覆外感風寒,侵襲經絡,氣血津液受阻,從而溼熱痰濁內生,也容易瘀聚脈絡肌肉、筋骨關節,引發關節紅腫灼痛、肌膚間結節,痰瘀痼積以致僵腫畸形,濁毒積聚腎間則成石淋。

初病在經、在絡,邪實為主,以溼熱痺痛為先,久則深入筋骨,累及臟腑,虛實夾雜,病情遷延,脾腎損傷,運化洩濁功能障礙而產生重症。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