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進擊 台灣焚化爐成壓力鍋

洋垃圾進擊 台灣焚化爐成壓力鍋

垃圾汙染一直是全球的嚴重問題,中國在2018年首先開槍,禁止外國垃圾進入,導致周邊國家垃圾量大幅增加,東南亞國家遭受殃及,紛紛向洋垃圾Say No。這些在海上漂流的垃圾,不僅造成他國負擔,更破壞當地的回收經濟;目前各國政府正對這些洋垃圾展開反擊。

文/蕭有涵
攝影/顏志倫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統計,全球每年製造超過3億公噸的垃圾,若再不正視這個問題,到了2050年,數字可能會翻上兩倍,屆時巨量的垃圾將汙染整個海洋生態、陸地環境及各類生物。

再看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的統計,低收入國家占全球人口的9%,生產的垃圾量是5%,而高收入國家占世界人口的16%,卻製造出34%的垃圾量。這些數據除了明確顯示垃圾量與高教育、高收入和高消費水準有密切關聯,同時也揭示了已開發國家將大批垃圾運往勞動力低廉、且法規模糊的第三世界國家,造成他國的垃圾問題。

這些已開發國家,將自己解決不了的垃圾,傾倒在其他國家的土地上,已嚴重違反國際的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該公約制定的目的,是控制有害廢棄物非法越境、轉移他國;提倡就地處理有害物;避免跨國運輸時造成環境汙染;以及共同提升有害廢棄物的處理技術等4大項目。

而台灣實行垃圾分類行之有年,回收產業相當發達,資源回收效率僅次於德國,高居世界第二。目前台灣每人每天的垃圾製造量為0.4公斤,低於世界平均的1.2公斤;但在全民的共同努力之下,這些回收垃圾最後都去向何方?台灣的垃圾分類真的做足了嗎?

反垃圾傾銷 各國抵制洋垃圾

2017年1月,一部獲獎無數的紀錄片「塑膠王國(Plastic China)」,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上映了,導演王久良以山東一間小型塑膠回收廠為背景,描述一名彝族小女孩在廢紙堆中學習識字,並撿拾外國垃圾填補對世界的想像;這不僅是一部關於環境汙染的故事,更是一則揭露性別、種族及階級不平等的社會啟示錄。

該片雖遭中國禁播,卻也讓政府當局大力反思洋垃圾的處置問題,除了在2018年1月下達嚴格禁令,拒絕國際廢塑膠和廢紙進口,更決定在2021年禁止任何形式的固體廢料輸入。此禁令一出,讓許多已開發國家的垃圾貨櫃吃了閉門羹,在海上四處流竄,試圖硬闖各國邊境,將垃圾傾倒在別人的家園。

這些洋垃圾如海嘯般地衝向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和印尼諸國,尤以洋垃圾第二大接收國馬來西亞所遭受的威脅最猛烈,該國前環境部長楊美盈曾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自2018年全面停止洋垃圾進口,我們就成為新目標…,我們將會反擊,雖然只是小國,但絕不接受這些已開發國家的無理霸凌。」



訂閱數位電子雜誌  暢讀精彩全文 

  √禪天下官網雜誌全閱讀
√每月新增3-5篇文章可「線上聽禪」
√每月簡訊通知當期電子雜誌連結
 

  會員登入   前往訂閱 


 

收藏本篇文章
ClosePlease login

No account yet? Register

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