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己的心靈金殿

打造自己的心靈金殿

人各有不同的汙染障蔽光明的佛性,使得命運各自坎坷。換言之,不論傲慢或自卑,都將成為美滿人生的絆腳石,兩者皆應去除,才能回歸中道。讓靈性躋入「上流社會」、住豪宅,亦即使言行舉止契合佛性,才能成為真正不卑不亢的心靈富人。

Read more
智慧禪行 煩惱不入心

智慧禪行 煩惱不入心

有些人因為不好意思或死要面子,錯將「取悅他人」當成「樂於助人」,不懂得婉拒會為自己帶來困擾的請求,即使打腫臉也要充胖子,事後往往造成自己心中的罣礙,這就是「濫好人」的行徑。所謂樂於助人,是指懷抱歡喜心利益他人,不僅不要求回報,內心也不會因外境或結果而起波瀾,相較於取悅他人,心態完全不同。

Read more
「無生」的智慧

「無生」的智慧

復仇,一直是古今中外許多文藝作品喜歡運用的主題,尤其在現代社會中,人際往來頻繁,時常有人因為「嚥不下這口氣」而惹禍上身。科學研究甚至指出,動物雖然沒有思想,卻同樣會展現報復行為。由此可知,不論是復仇或報復心理,都是一種眾生性,一個人若順著眾生性而為,生活一定充滿煩惱、壓力和苦悶,不可能歡喜自在。

Read more
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

真正的向上管理並非要改造或阿諛奉承主管,而是充分了解他的需求和原則,並積極付出相對應的行動,協助主管達成目標。簡言之,向上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影響主管做出決策的能力。《哈佛商業評論》的定義更簡潔明確:「儘可能讓自己成為最具效益的員工,為主管及公司(老闆)創造價值。」

Read more
戰勝明天的自己

戰勝明天的自己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有句名言是這麼說的:「善妒者不會從自己擁有的事物中得到快樂,反而會從他人擁有的事物中得到痛苦。」心存嫉妒的邪念,自己並不會更好;如果因此作惡,去陷害別人,對方不一定會受傷,但自己肯定是最悽慘的那一位。

Read more
善言善語 清淨口業

善言善語 清淨口業

《聖經》用「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來形容合宜言論的價值,世尊也期勉佛弟子奉行「正語」,不讓自己因造口業而招致煩惱、痛苦。所謂正語,不僅是指正確、正當的言語,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更直接開示,正語就是要善言善語、妙言妙語。

Read more
以心轉境 一切無礙

以心轉境 一切無礙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悟覺妙天禪師曾說:「懂得『禮讓、謙卑、不計較』,在做人方面就會比較平順。」禪師的開示看似簡單、平凡,但並不容易做到,倘若能依教奉行,讓自己先成為別人的好鄰居,假以時日,定能營造出良善的居住氛圍,這才是住宅最珍貴的無形資產。

Read more
人生因理想而不凡

人生因理想而不凡

「哥布靈模式」的崛起與流行,說明現代人缺乏正確的人生目標,內心世界封閉狹隘,幾乎所有的努力奮鬥都側重於自己在物質世界的成就,導致你爭我奪,忘記真正的快樂在內心,因而身(物質)心(精神)失衡、行為偏差。

Read more
禪定成就世界觀

禪定成就世界觀

挪威心理學家約德曾以長達5年的時間,深入研究「人類在壓力下的行為複雜性」,過去50年來,所有大型國際男子足球賽事的PK影片證實,心理因素的確具有巨大影響力,每位球員在面對PK大戰時,都會感受到「焦慮」,此時唯有保持冷靜,才更容易進球成功。關鍵時刻嶄露頭角的「黑馬」型選手,是因為他們懂得將專注力集中在與比賽相關的線索上。

Read more
相信因果 多造善功德

相信因果 多造善功德

在許多不同文化及經濟富裕程度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對公益事業有捐獻或協助的人,會有比較高的生活滿足感,所以「付出」包含了分享、給予、布施、助人及利他。許多科學證據都顯示,在助人的過程中,不僅接受幫助的人獲益,助人者的身心狀態也會得到提升,例如比較不易受負面情緒及壓力所影響,所以「助人為快樂之本」,無庸置疑!

Read more
憂鬱症OUT!印心禪法消磁負面意識

憂鬱症OUT!印心禪法消磁負面意識

憂鬱症是一種意識層次的疾病,藥物治療的作用僅限於物質層次,心理治療則著重於改變外在意識,但無法觸及內在深處的負磁場。外在意識是有相的,可以用有為法加以改變;但依附於內在深處的負磁場,無法只靠人力來改變。由此可知,憂鬱症患者一方面要保持外在意識的清淨,同時還要以無為法來淨化消磁內在的負磁場,才有可能痊癒。

Read more
逆境中,如何儲備實力?

逆境中,如何儲備實力?

反敗為勝的成功人物,他們的人格特質都具有不服輸的精砷,同時他們都善用原本累積的資源。人生即是不斷反省和學習的過程,放下身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這是很難得的「彈性」,很多人就因為無法衝破自己這一關,而一蹶不振。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