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第四十二代宗師首山省念禪師: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首山省念禪師回答弟子的對話:「要行即行,要坐即坐。」雖然看似斥責或無視對方,但他其實是藉機接引弟子。「要行即行,要坐即坐」是為了告訴他,如果還是用意識思考如何開悟,有時反而會造成修行上的障礙;反之,如果生活中行住坐臥都能直心而行,自在而坐,放下心中一切罣礙,或許就離悟道不遠了。
風穴延沼禪師棒下無生忍 臨機不讓師
風穴延沼禪師為臨濟宗第四代宗師,初次會見南院慧颙禪師時,他便表明自己想要尋找已經得佛心印的證道明師,南院慧颙禪師亦看出他來歷不凡。風穴禪師跟隨南院禪師修法六年,果然不負南院倚望,繼承臨濟宗法脈,並於風穴寺及廣慧寺弘法度眾,名盛一方,將臨濟禪法發揚光大。
興化存獎禪師的最上乘頓悟法門
臨濟義玄禪師圓寂後,臨濟宗第二代宗師存獎禪師應邀至河北魏府的興化寺弘法度眾,存獎禪師承接義玄禪師的嚴峻宗風,棒喝亦為其教化弟子的主要形式。存獎禪師一方面藉由棒喝讓修行人明瞭禪宗是最上乘的頓悟法門,另一方面又嚴厲告誡弟子:切忌只學表相皮毛而盲喝亂喝。
臨濟義玄禪師—佛從無依生、無事是貴人
臨濟義玄禪師上承黃檗希運禪師,常以大喝或激烈對話教化弟子,「臨濟喝」後來也成為獨特的臨濟宗風。禪宗宗師往往藉由不同形式因機施教,但萬法不離其宗,都是為使禪行者出離意識諸念,轉向內心修悟。
黃檗希運禪師—即心是佛、無心是道
黃檗希運禪師為唐時高僧,佛祖禪宗第三十七代祖師,幼年即出家,後受法於百丈懷海禪師,亦得南泉普願禪師印證。禪師繼承馬祖道一禪師「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心即是佛」法說,不僅發揚光大洪州宗,其弟子臨濟義玄禪師更是中國禪宗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代宗師。
百丈懷海禪師—心性無染 本自圓成
百丈懷海禪師制定《百丈清規》,是中國禪宗史影響重大的宗教改革大師,其座下門徒雲集,以黃檗希運、溈山靈祐最為聞名。日後黃檗希運的弟子臨濟義玄開衍出臨濟宗,溈山靈祐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則開衍出溈仰宗,為禪門開枝散葉,影響後世深遠。
慧可大師 為法捐軀第一人
禪宗二祖慧可大師為了弘法,屢遭無明眾生陷害。祂的斷臂,並非如傳說中,是為了向達摩祖師求法而砍斷;而是為了保護傳法的經書及法像,被追殺的官兵所斬斷。但受傷後的二祖並不以為意,還用嘴啣食物來照顧同行受傷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