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關心政治、為民謀福的禪行菩薩
雖然外界或宗教界對於修行人關心或參與政治,常投以異樣不解的眼光,但個人以為,對於有能力及願力的禪行者,更應鼓勵其參政、從政,因為汙濁的政治圈就是最好的修練道場。若將透過禪修所得到的智慧,運用於造福人群,並能做到時時「出汙泥而不染」,那就等同是一尊在世的大菩薩。
你的上師、神父或牧師 有告訴你這秘密嗎?
宗教之所以不同於儒家思想,是因為肩負引導人們靈性回歸天堂、佛國的責任,如何回歸天國、佛國?這不僅僅是「唸唸經、作早晚課,或是上教堂做禮拜、向天主禱告」這些表相上的修為可以達到
中元節創意廣告外一章
真正的超度與祭品種類多寡、水陸法會的形式或規模、持咒唸經次數無關;能超度靈性至淨土的法師,本身須一切清淨,同時還要具備與佛陀或上帝同等的證量,才能提供亡靈所需要的資糧──聖光。
當生命走到盡頭 懂得為家人保險 不知為靈性安排
修行也一樣,不要覺得那是死後的事情,其實修行就是一種未雨綢繆,在為靈性作保險;萬一哪一天,你忽然死了,靈性要到哪裡去呢?如果沒有事先作好準備,那是很可怕的。
「親情、人生與禪」的閒嗑牙
禪,離不開家,也離不開生活、工作、社會、國家、人間和宇宙,那要如何做好家庭禪呢?其實很簡單,就是『父嚴母慈子女孝,恩愛夫妻百歲老,能容能忍多禮讓,親情流露便是禪』。
當升遷不是自己 是懊惱?鬱卒?憤懣?還是隨緣自在!
人生之路曲折難料,階段性的不如意,正如來來去去的浮雲。身為一名禪行者,一定要比一般人更有智慧,內心要經常保持清淨,心中不要讓這些殘留的意識雜質有停留的空間。
鞋跟終究跟著鞋尖走 世界不會大改變 學會在每一個當下開心自在
我們的心如果充滿煩惱,心會緊繃,身心都會不協調,如果能體會「色即是空」的深意,不要讓煩惱充塞在心裡,讓煩惱圓空、放下,心自然就輕鬆自在。
























